发力“一乘一千”
——闻喜县裴社镇近千名基层党员“每月一件事”
4月23日,位于中条山下的闻喜县裴社镇小王沟村屯子沟片区进山路口,党员谷来福正驾驶一辆农用三轮车执勤,车上插着的“禁‘三烧’巡逻队”红旗随风飘扬。
“谷来福今年70岁,前些日子右腿做了手术,这才出院30多天,身体稍微康复一点,就迫不及待开始执勤了。”小王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魏霞说,“最近风大雨少气温高,进入森林火灾易发高发期,防火责任重大。特别是镇党委推进实施的‘每月一件事’考核机制,更让这位老党员自我加压、干劲满满。自清明节以来,有事没事去执勤巡逻,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
无独有偶,当天上午,党员贾学让一边在田间给小麦浇水,一边在摩托车上插上红旗,开展禁“三烧”巡逻执勤。浇完地后,他根据村党支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安排,带领光伏电站公益岗人员拿起车上的铁锨和扫帚,对圪马石自然村到新村自然村约2.5公里路面上的垃圾“一网打尽”。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今年以来,裴社镇党委以党建为引领,立足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性推进实施基层党支部及党员“每月一件事”考核机制,构建起“月初晒诺、月中督诺、月末评诺”全周期管理体系,推动党员干部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
“每月一件事”既有上级安排的规定动作,又有自我加压的自选动作;既是群众的需求清单,也是党员干部的干事清单。截至目前,该镇近千名基层党员干部除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外,还认领完成“微实事”500余件,覆盖环境整治、助老帮扶、产业指导等领域。其中,小王沟村党员的表现最为可圈可点。
今年春节前夕,该镇党委提出要举办一次社火展演后,小王沟村的党员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魏霞的提议下,党员们齐聚一堂,决心让早已失传20余年的传统民俗——跑竹马“重见天日”。
2月4日,大家伙儿从废弃窑洞里翻找出仅存的一匹竹马,但其早已面目全非、破败不堪。鉴于此,村委委员贾付红用自己的车拉来竹条,这个老手艺人的后代凭借着零碎的记忆努力进行复原,最终扎出了竹马的雏形。
“我们都没见过竹马到底是啥模样,起初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是纯手工编织,制作一匹竹马大概需要3天时间,当时村委所有的屋子里都堆满各种材料,几乎没有落脚地。”魏霞说,“首匹竹马成功复原后,大家备受鼓舞,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带头,近400名普通村民齐齐上阵,完成的竹马数量也由最初计划的16匹增加至80匹。”
2月10日,裴社镇“2025年元宵社火庆新春”节目汇演如期举行,小王沟村跑竹马表演惊艳亮相。腰系竹马道具的舞者时而列阵徐行,时而疾驰如风,令观众啧啧称赞。小王沟村共有10个自然村631户2023人,但常住人口仅800多人,其中就有近400人参加了该演出。
跑竹马表演在县镇两级社火表演中相继成功后,小王沟村党支部又乘势而上,积极推动这一传统民俗进校园。老党员李小保、李邦国主动请缨,深入裴社镇中心学校,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竹马、表演跑竹马。4月13日,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携手闻喜县教育体育局联合举办“乡村教育振兴论坛”。其间,裴社镇中心学校孩子们的跑竹马表演作为重点节目进行展示,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教育界人士称赞。
“每月一件事”,忙了党员,强了支部。小王沟村党支部、村委会近期谋划了一批重点工作:实施新村自然村、保安自然村雨污分流工程,解决街道生活污水横流问题;积极申请实施吃水管道建设项目,解决部分自然村群众吃水问题;实施道路硬化建设项目,改造部分村道,解决土路、泥泞路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问题;实施主路铺油项目,解决老旧水泥路年久失修、多处塌陷及破损,严重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每月一件事”,人人动力足。小王沟村流动党员孙鑫林常年在太原经商,时刻响应支部号召,践行党员职责,积极领活干、找活干,捐献健身器材及儿童滑梯,为村里公益事业作贡献。
“每月一件事”,发力“1×1000”,激发动能澎湃。裴社镇近千名基层党员意气风发,奋力谱写党建强镇的崭新篇章……(杨红义 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