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专题>市统计局专栏>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数据及解读>统计分析>统计分析
“数说”2023年运城市经济“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4-03-06 09:47

  202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抓建设,持之以恒促转型,尽心竭力惠民生,全市经济整体回升向好,跑出一条漂亮的“上扬线”。

  数说一:稳中有进,综合实力达到“新高度”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29.9亿元,连续两年跻身2300亿元台阶;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6.0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958.1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25.8亿元,,增长4.7%。

  财政增速全省第一。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4.6亿元,增长10.0%,一季度以来增速稳居全省第一。

  县域经济实力增强。13个县(市、区)中,9个县域GDP总量超百亿元。河津、盐湖、闻喜、临猗四个县域GDP总量为1265.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54.3%。全市13个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0.8亿元,同比增长11.0%,高于全市1.0个百分点。

  数说二:变中求新,转型升级激活“新动能”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4.9∶41.1∶44.0(2022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5.2∶42.2∶42.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

  新动能加快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5%,其中新能源汽车增加值增长60.8%,节能环保产业增长24.0%。装备制造业占比10.9%,增长12.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4%。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8.3%。

  非传统行业增长较快。全年全市传统行业增加值增长5.7%,非传统行业增加值增长8.6%,快于传统行业2.9个百分点。

  数说三:生产稳定,产品产量突破“新大关”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1.0亿元,稳居全省首位,比上年增长4.0%。粮食总产量29亿公斤,增长0.83%。其中,夏粮产量13.7亿公斤,增长0.71%;秋粮产量15.3亿公斤,增长0.94%。

  水果蔬菜喜获丰收。全年全市水果产量746.5万吨,比上年增加29.4万吨,增长4.1%。蔬菜产量248.9万吨,比上年增加13.0万吨,增长5.5%。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钢材产量1799.7万吨,增长0.9%;汽车产量4.3万辆,增长14.7%;化肥109.5万吨,增长39.9%;发电量312.9亿千瓦时,增长6.3%;中成药1.6万吨,增长6.8%。

  数说四:需求释放,投资消费点燃“双引擎”

  项目建设支撑稳固。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801.4亿元,比上年增长2.6%。项目投资646.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80.7%,施工项目2034个,比上年增加79个。 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461个,投资完成426.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3.3%,

  汽车消费复苏明显。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3亿元。占限上零售额比重35.2%的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0.0%,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81.3%,增势强劲。

  旅游市场强势复苏。全年全市重点监测的9家旅游景区(神潭大峡谷、普救寺、鹳雀楼、关帝庙、岚山根、李家大院、圣天湖、永乐宫、河津大梯子崖)游客接待量共计59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倍;实现门票收入7151.5万元,增长2.0倍;实现经营收入15634.5万元,增长1.0倍。

  数说五:保障有力,民生答卷托起“幸福度”

  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55元,比上年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78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41元,增长9.0%。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2.45缩小至2.36。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年末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0.7万人和276.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3.0万人和388.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4.0万人。5687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资金3742万元;6.3万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资金3.1亿元。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573人,同比增加3438人,增长6.5%。

  民生领域支出不断加大。全年全市财政在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支出426.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2%,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

  数说六:活力迸发,企业发展增添“创新力”

  市场主体不断扩容。12月末,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56.6万户,比上年增长10.4%;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1.2万户。

  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91家,同比增长14.6%;科技型中小企业398家,同比增长15.0%。

  数说七:擦亮底色,生态文明绘就“高颜值”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PM2.5平均浓度49μg/m³,同比有所下降,空气质量良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64.1%,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含二级)天数为234天。

  黄河、汾河流域运城段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的断面5个。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5.21%,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984.38公顷。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1%,超过省定目标任务。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0.9%。

  数说八:统筹推进,社会事业收获“新硕果”

  交通运输有序运行。全年全市公路货运量20569.6万吨,比上年增长35.3%;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594.1亿吨公里,增长64.2%。公路客运量370.8万人,增长43.1%;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5.1亿人公里,增长92.1%;国内通航城市35个,航线30条。

  教育科技齐头并进。全年全市普通高等院校7所。高中67所,在校学生数8.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41所,在校学生数4.5万人;初中160所,在校学生数15.2万人;小学610所,在校学生数33.6万人。全年专利授权量2247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39项,比上年增加10项。

  文化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年末全市文化馆14个,文化站148个,比上年增加8个,公共图书馆13个。艺术表演团体74个。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3处。全年全市共有体育场1个,体育馆7个,运动员在省级重大比赛项目中获得金牌24枚、银牌50枚、铜牌60枚。全年销售中国体育彩票7.8亿元,比上年增长36.1%。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274个。卫生技术人员3720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211人,注册护士15773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3425张,其中医院24170张,卫生院7468张。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运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