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统计数据>统计分析
创新能力整体偏低,政策引导仍需加强——2022年运城市规上企业创新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3-10-25 10:3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2年,运城市继续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推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条件明显改善,政策支持、资源投入、创业文化和市场开放等方面均表现积极的变化。但还是存在创新活动不够活跃、产学研合作仍需深化、政策普惠性有待增强等问题,与先进地区相比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整体较低。

  一、全市规上企业创新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全市参与创新调查企业1897家,比上年新增297家,增长18.6%。其中,规上工业企业911家,比上年增加123家,增长15.9%;建筑业企业90家,比上年略微减少4家,下降4.3%;规上服务业企业896家,比上年增加178家,增长24.8%。创新企业年末从业人员234940人,较上年增加2590人,增长1.1%;营业收入51879470.3万元,较上年增加6628812.7万元,增长14.7%。

  全市参与创新企业家问卷调查的共316家,其中,工业242家,建筑业30家,服务业44家。从性别来看,约有11.4%的企业家为女性,比例偏低;从教育程度来看,高层管理人员学历以大专、本科为主,高学历管理人员欠缺,博士仅占0.6%;从企业家认知看,41.8%的企业家认为创新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还有58.2%的企业家仍然没有意识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危机感,创新主体不多,创新意识不强。

  二、全市规上企业创新特点

  (一)创新投入强度不断加大

  从研发投入构成看,工业企业仍是全社会研发投入的主体。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219496.5万元,比上年增加29824万元,同比增长15.7%,增速实现由负转正,R&D经费投入强度为0.64%,较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从创新费用支出看,企业自主创新加大,自主提升技术原创能力和水平得到一定提升。2022年全部调查企业创新费用支出达409631.2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内部R&D活动经费支出220680.7万元,占53.9%,比上年增加29541.7万元,同比增长15.5%;外部R&D活动经费支出15046.5万元,比上年增加391.7万元,同比增长2.7%。企业内部开展R&D活动经费支出占创新费用的比重从46.6%提升到53.9%,提高7.3个百分点。

  (二)工业企业创新活动比较活跃

  从行业来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企业创新活动均有所下降,但相比之下,工业企业开展创新比重始终保持40%以上的较高水平,创新活动比较活跃。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40.9%的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比上年降低5.0个百分点,36.1%的企业实现了创新,比上年降低8.0个百分点;建筑业企业中,21.1%的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比上年降低9.7个百分点,17.8%的企业实现了创新,比上年降低12.0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中,17.1%的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比上年降低1.2个百分点,16.4%的企业实现了创新,比上年降低1.7个百分点。

  (三)企业保持和提高竞争力高于去年

  从创新成效主要指标看,2022年全市1897家规模以上调查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5841744万元,比上年增长10.4%,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1.3%,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有164家企业对技术秘密进行内部保护,增加21家,比上年增长16.7%;351家企业发挥了时间上先发优势,增加66家,比上年增长23.2%;113家企业申请了注册商标,增加34家,比上年增长43.0%;21家企业申请了版权登记,增加7家,比上年增长50.0%;99家企业形成了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增加8家,比上年增长8.8%;40家企业应用了难以复制的复杂技术,增加2家,比上年增长5.3%,全市创新成效总体优于上年。

  三、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创新活动比重降低

  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数量、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数量占全部调查企业总数的比重反映了企业创新的发展程度。2022年,全市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占调查企业比重偏低。在参与创新调查的1897家规上企业中,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545家,同比增加23家,占全部规上企业比重为28.7%,比上年降低3.9个百分点;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492家,同比减少16家,占全部规上企业比重25.9%,比上年降低5.7个百分点,企业创新活动率、创新率均有所下降,全市创新发展仍处于低位。

  (二)参与创新合作积极性不高

  创新合作是企业获取有效信息,实现创新资源整合利用的重要手段。2022年,全市被调查企业开展创新合作的不足两成,产学研合作呈下降趋势。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301家,同比减少32家,占全部调查企业的比重为15.9%,较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其中: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分别是84家和49家,比重分别是4.4%、2.6%,分别减少5家和4家,比重较上年下降1.1个和0.7个百分点。

  (三)创新区域发展不平衡

  地区研发均衡发展是全市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2022年情况看,尽管全市R&D经费由负转正且实现两位数增长,但横向对比看,受地理条件、落户企业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县区之间科技创新发展存在不平衡。分区域看,企业创新率前三位为万荣县、芮城县和盐湖区,创新率分别为38.1%、37.6%、33.1%;后三位是平陆县、河津市和垣曲县,创新率分别为17.1%、22.5%、22.6%;创新率最高和最低相差21个百分点,地区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创新能力水平亟需提升。

  (四)创新活动开展活力不足

  2022年,在全市545家有创新活动的企业中,有129家企业在内部开展了研发活动,同比减少4家,比上年降低3.0个百分点;从外部获取相关技术的企业5家,同比减少4家,比上年降低44.4个百分点;有相关设计的企业39家,同比减少2家,比上年降低4.9个百分点;有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的企业230家,同比减少24家,比上年降低9.5个百分点;有市场推介的企业50家,同比减少15家,比上年降低23.1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创新能力的下降。

  (五)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力不强

  近年来,运城市相继制定出台了《运城市“十四五”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战略规划》,《运城市“十四五”新技术规划》《运城市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运城市推动“111”创新工程支撑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行动计划》等多个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但从创新调查结果看,这些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力和影响力还不够强。2022年,从众多政策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影响来看,除“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64.2%)外,其余政策中企业选择效果不明显或未享受的比例均超过70%。政策效果不明显或未享受比例最高的三个政策分别是“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收入免征增值税和技术转让减免所得税优惠政策(77.2%)”、“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政策(74.1%)”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73.7%)”。

  四、相关建议

  (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加大宣传和政策解读力度,针对企业关注的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政策,分门别类开展小范围政策宣传,精准推送各类惠企政策,确保企业对科创政策应知尽知。二是结合运城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目标需要,重点完善创新科技行政管理体制、科技评价奖励机制、企业技术服务体系,努力补齐补强创新服务“短板”,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三是尝试从主体培育、平台建设、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研发投入、人才培养等重要方面进行科技创新奖励支持,用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产学研合作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借助高校在运设立的成果转化机构和运城科技大市场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各种专业性和综合性的产学研用合作交流活动,加强企业与西安交大、中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对接高校资源优势和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有效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争取更多有用、管用、好用的成果在运城“落地生金”。二是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坚持把重大科技项目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主要抓手,围绕运城“合汽生材”新兴产业技术瓶颈,引导企业从源头全过程参与科技创新,推动创新要素集聚,持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必须靠人才。一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筑巢引凤”的“筑巢”上下功夫,大力引育科技创新人才,加强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柔性用才、项目引才、待遇留才。二要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实施科技研发人员倍增计划,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集聚人才的作用,为创新人才提供广阔发展空间。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工作思路,重点强化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和乡村振兴科技人才“两支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