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大宗商品价格下行、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困难挑战,市委、市政府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团结带领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抢抓发展机遇,加快项目建设,持续加力巩固经济恢复态势,在此影响下,全市规上工业能耗降幅逐步回落。
一、规上工业能耗总体情况
1-7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能耗1564.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02%,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5个百分点,从月度能耗看,同比呈“N”型变动态势。其中7月当月,规上工业能耗为232.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5%。
(一)制造业能耗降幅收窄
从三大门类看,1-7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中制造业能耗合计1323.2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上工业能耗总量的84.6%,同比下降0.04%,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个百分点。在制造业调查的28个行业大类中,11个行业能耗呈下降趋势,占比仅39.3%;16个行业能耗呈增长态势,占比达57.1%。
(二)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增减各半
1-7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合计为1466.6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上工业能耗总量的93.7%,同比增长0.2%,拉动规上工业能耗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
与上年同期相比,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速呈“三降三增”态势。其中:“三降”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能耗275.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能耗197.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能耗59.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三增”为: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能耗118.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能耗645.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能耗171.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8%。
(三)高技术产业优势显现
1-7月份,全市医药、电子通信设备、医疗仪器设备仪表仪器等高技术制造企业共3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7家,占规上工业企业个数3.9%;能耗为5.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增长5.6%,占规上工业能耗0.3%。具体看:医药制造业企业有23家,能耗为3.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有9家,能耗为1.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7%;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企业有4家,能耗仅67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7.7%。
(四)能源消费“煤降电增”态势明显
原煤消费量稳步下降。1-7月份,全市规上工业有原煤消费的企业103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12.9%,消费原煤2026.3万吨,同比下降5.3%。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消费原煤1256.5万吨,同比增长0.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原煤消费增速8.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5.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8%;炼焦业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2.6%;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1%。
电力消费量涨幅明显。1-7月份,全市规上工业电力消费16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费142.9亿千瓦时,占全部规上工业电力消费量的87.8%,同比增长1.3% 。分行业看:炼焦业增长49.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0.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0.8%;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6%。
二、全社会用电量涨幅扩大
1-7月份,运城市全社会用电量21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涨幅比上半年扩大1.5个百分点。
(一)三次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
1-7月份,全市三次产业用电量达156.8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6.5%,较上年同期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用电量15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第三产业用电量26.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0%。
(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稳步增长
1-7月份,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用电量1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乡村居民用电量1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
三、节能降碳推进过程中凸显的主要问题
(一)煤炭消费量仍占主导地位
1-7月份,全市规上工业消费的主要能源品种中,煤炭消费占全部能源品种消费的比重高达67.8%。其中原煤消费(未扣除入洗投入)占比37.7%、洗精煤消费占比29.7%、其他洗煤和煤制品消费占比0.4%。在产业结构转型、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耗仍然以污染较大的原煤为主,原煤消费量直接决定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效果,无形之中给节能降碳工作增加了许多压力。
(二)高能耗行业占比居高不下
运城市工业结构中重工业、高耗能行业占比依然居高不下。今年1-7月份,全市重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4.5%;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53.0%,其能耗却占规上工业能耗的93.7%。能源消费总量过大,高能耗行业能耗占比居高不下、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现状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节能压力和难度加大。
(三)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不升反降
从加工转换效率看:1-7月份全市规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81.2%,低于上年同期0.7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效率低于同期0.3个百分点;供热效率低于同期1.4百分点;炼焦效率低于同期0.2个百分点;煤制品加工效率低于同期6.6个百分点。从产品单耗指标看:调查的主要产品单耗指标中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吨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吨钢综合能耗、单位粗铜综合能耗、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这六项指标值同比呈增长态势,能源利用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比重提升
1-7月份,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增长6.3%,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3.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规上工业用电量增速2.9个百分点。从占比情况看,1-7月份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6%,占比比上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用电量的稳步增长一方面反映出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另一方面也给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节电宣传,强化用电监测
工业用电量是观察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也是节能降耗的重要监测指标。节能降耗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力度、统筹推进,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因此,在加大节能降耗宣传的同时,把节电节能科普宣传活动引入社区,使居民树立牢固的节电意识。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
一是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基准水平以下企业改造升级,鼓励标杆水平以上重大示范项目建设,提升高耗能工业企业的准入门槛,促进传统装备制造业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集约型生产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赢。二是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优势,持续打造光伏制造、储能制造产业集群,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与工业生产协同发展,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三是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推动运城市“能耗双控”工作取得实效,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政策支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建立“能耗双控”长效机制,实施差别化能耗管控政策。遵循国家“能耗双控坚持普遍性要求和差别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明确靶向,根据不同行业特点,科学精准的实施“能耗双控”政策,引导企业向行业内节能标杆看齐,推动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减排。二是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支持先进制造业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方向、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专项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补助标准,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四)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节能项目改造
一是引导企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以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和新兴产业培养,把产业结构转移到适合现在市场需求结构的轨道中来,推动形成绿色、环保、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二是配备实际工作经验、专业知识过硬的人员担任能源管理负责人,组织企业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专项培训、能源审计工作,通过自身能力提升和专业第三方审查,发现自身不足,完善优化节能项目改造。三是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探索和推动发展剩余能量回收利用、综合利用技术,推动用能管理和用能技术改造,提高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