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泓清水入黄河”
——我市以审计监督推动汾河(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纪实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保护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市处于汾河下游,是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最后一道关口。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打出一套改善汾河水生态环境的“组合拳”,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
2022年,为推动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市审计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审计组,历时7个月,对全市2016年至2022年6月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项审计调查。
“这次审计调查是市审计局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次审计实践,是政策措施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专项投资审计的一次统筹融合,也是对一个领域政府投资项目全覆盖审计的一次转型探索。”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继宏说。
围绕中心工作 开展审计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6月、2020年5月两次来到山西视察,先后作出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等重要指示,为全省进一步加强汾河流域生态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这是领袖的嘱托,也是人民的期盼。与此同时,市审计局在2022年审计项目计划征集时,发现近几年政府重点工程中关于汾河生态修复工程比较集中。自2016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近20亿元,项目具有行业领域的相似性。如果开展全面审计调查,揭示出行业的普遍性问题,可以向党委、政府提出体制机制方面的意见建议,真正让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修复工程成为经得起检验的工程。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市审计局党组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省委和市委的中心工作,聚焦审计部门的职责,从3个方面对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调查进行了认真思考。
第一个方面是:2022年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对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重要指示已经过去5年时间,我市沿汾各县把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得如何?汾河流域(运城段)综合治理现状如何?审计部门作为政治机关,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体现审计担当、展现审计作为、作出审计贡献。
第二个方面是:各级财政用于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近20亿元资金绩效如何?实施的项目效果如何?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回答这个问题。
第三个方面是:汾河保护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重要部分,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审计部门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对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是职责所在。
聚焦主责主业 提升审计质量
近年来,市审计局着力在政策措施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政府投资审计转型上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决定实施此次审计调查后,局党组聚焦审计主责主业,就如何实现破题、如何统筹融合进行了全过程研究。
“三次研讨”确定审计方式和内容。2021年,市审计局组织实施的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审计调查,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反映问题分散,没有揭示出行业、体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鉴于此,局党组先后召开了三次专题会,总结经验教训,并对此次审计调查范围、调查内容和组织方式进行讨论决定。
科学确定审计范围。纠正以往黄河审计覆盖面过大的问题,将审计范围从汾河流域聚焦到汾河干、支流河道上。
重点确定审计内容。把地下水的管理和使用,地表支流的生态保护、沿河沿岸的设施建设等有关汾河流域生态保护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作为本次审计调查的重点内容,做到既有面上的广度又有点上的深度。
统筹确定审计方式。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实施审计调查,从政策措施落实方面开展面上审计调查,并引入投资中介,重点对部分典型工程项目进行深度解剖。
“两次座谈”拓宽审计思路。面对项目涉及内容专业性强的特点,审计组先后召集有关部门开展了两次座谈,听取有关部门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意见建议,从而拓宽审计思路。
第一次座谈是同市水务部门就汾河流域(运城段)综合治理和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等进行座谈,了解近年来汾河流域(运城段)治理和保护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布局等,为确定此次审计调查的重点奠定基础。
第二次座谈是同河津市政府办、生态环境、财政等部门及部分项目实施单位,围绕汾河流域(运城段)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项目的建设、管理、运维情况进行座谈交流,听取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项目、微生态滤床工艺、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及经验介绍,拓宽了审计思路。
“两个统筹”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市审计局紧紧围绕“聚焦主责主业”,决定从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资金使用入手,充分发挥审计的专业优势,进而结合政策措施落实、工程项目建设等,实现审计项目和审计人员的统筹。
——紧扣政策“部署、执行、效果”环节开展审计调查。实施中,紧紧围绕领袖的“让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嘱托,对取水用水管理、水污染治理攻坚实施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落实、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十大行动任务、总河长1号令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审计调查,并进行分析整理汇总,重点对110余项调查事项进行了解,及时掌握被审计单位在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方面政策措施落实的整体情况。
——围绕投资审计“三个转变”,拓宽政府投资审计的视角。以往的政府投资审计都是以单个建设项目为审计对象,只能揭示一个审计项目存在的个性问题,不能反映一个领域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无法形成高质量的审计成果。此次审计,市审计局打破科室界限,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将投资审计人员与其他专业人员混编,形成各专业人员之间优势互补,审计小组之间互通信息,及时梳理形成行业、领域问题类型,扩大审计成果,实现了政府投资从单一造价到全面审计转变。
——坚持“浇透一点”的原则,对一个领域进行深入挖掘。在以往审计中发现政府委托建设项目因监管缺失存在较多问题,此次审计以政府委托建设合同的制定、执行和事后结算等环节为主线,查找相关环节缺失,为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借鉴。将新绛、稷山两县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作为审计重点,对损害政府利益的行为进行了深入揭示。
——强化大数据分析应用,助推审计调查提质增效。针对特定事项,常规的审计方法可能并不适用,需要研究特定的审计方法。审计组时刻树立科技强审理念,充分研究和利用大数据,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围绕水资源管理这一重点事项,面对村级取用水管理的复杂情况,及时与水务部门沟通,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取水许可证数据设计村级取水量统计表,积极运用SQL数据库软件,将取水许可证数据和村级取水量统计表导入数据库,以取水许可证编号为关联字段,编写数据分析SQL语句,发现了超计划取水和未按审批用途取水的问题,分析结果得到当地水务部门的认可。
“要牢牢把住审计方向,突出审计重点,聚焦重点环节、关键领域,确保审计发现问题查深、查透、查实,不断提升审计效率;要做实研究型审计,深入研究有关汾河流域生态保护重大政策和项目等情况,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有政策高度、针对性强、合理化的审计建议。”其间,市审计局党组时时关注项目进展情况,先后到稷山县、万荣县汾河生态保护项目审计组现场调研指导工作,了解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审计项目提出明确要求。
深化贯通协同 推进审计整改
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市审计局多措并举推进审计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此次审计调查内容时间长、领域宽、问题杂,为提高审计监督实效,市审计局采取了“边审计、边总结、边审理、边出果”的现场动态管理模式,及时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审计成果,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和整改。
凝聚合力,同向发力共促整改。市审计局持续加大对被审计单位整改工作的督促检查,沿汾四县人民政府均制定了审计整改工作方案,有关部门根据审计建议建立健全了长效机制,不断推进规范管理;对查出的问题按行业分类归纳,并向相关市直主管部门通报,要求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在全市各主管领域举一反三,从制度上堵漏洞,机制上补短板,不断提升审计整改质效;对移送纪委监委的问题线索进行了归纳汇总,并向市纪委监委反馈,加大了审计移送线索的查办力度。
上下贯通,维护审计权威。审计期间,为贯彻审计上下“一盘棋”的要求,市审计局对上级审计机关和其他市级审计机关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重点关注,发现某县对省厅的审计意见敷衍整改的问题,进一步揭示其整改不到位后的本质。通过审计,就拒不整改造成财政资金损失的问题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维护了审计机关的整体权威和生效审计文书的法律地位。
以研促改,注重审计成果转化。为促进审计成果最大化,市审计局以“研”促“改”全面高效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坚持找准站位、找准角度,将可批示、可落实、高价值的成果汇总提炼,形成信息及时向市委审计委员会报送,通过领导批示批转方式,促进审计整改工作,确保审计一点、整改一片、规范一面,不断释放审计成果转化效能。
清单式管理,销号式落实。市审计局要求被审计单位严格落实整改的主体责任和“一把手”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整改责任落实到人,实行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管理,将审计机关列出的“问题清单”和被审计单位报送的“整改清单”进行对照检查,对整改到位的予以销号;对于超过整改期限而未完全整改的问题,坚持一跟到底,“不整改不销号”,以整改销号机制保障整改落实到位。
截至目前,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率达96.2%,审计还推动市县两级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20余项,及时消除了风险隐患、填补了管理漏洞,进一步提升了汾河生态保护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效果和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记者 邢智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