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统计数据>统计分析
运城:新业态引领规上文化产业跑出“加速度”
发表时间:2023-03-21 09:48

2022年,运城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助企纾困,推动文化产业各项政策显现发力,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29.4%。

一、规上文化产业发展特点

(一)文化核心领域支撑作用明显。2022年,规上文化核心领域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49.3 %,比规上文化相关领域行业营收增速高62个百分点;规上文化核心领域行业营收占规上文化企业营收比重为78.4 %,比上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规上文化核心领域行业对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3.8%。核心领域行业中,新闻信息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83.8%;线下聚集性业态较明显的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34.2%。

 (二)文化新业态发展动能显著增强。近几年,疫情给文化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外部冲击,同时也加速了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互联网、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满足居民多元化文化需求的新趋势。2022年,全市规上互联网文化新业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89.3%,占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收比重为59.2%,较去年同期提升18.7个百分点。

(三)盐湖区成为区域文化产业新高地。2022年,盐湖区规上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44%,总量占到全市规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79.8%,文化企业数量14家,占全市比重为36.8%。位于盐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清控创新基地美图美事山西分公司,通过直播+县域经济、直播+特色产业、直播+实体经济帮助地方特色文化、特色产品更好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让“在线新经济”跑出“加速度”。

二、规上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偏少。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共38家,其中文化制造业13家、文化批发和零售业7家、文化服务业18家,分别占规上工业、规上服务业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总户数的1.6%、1.1%和2.9%。文化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相对不足,除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外多数行业处于空白,规上文化企业增量不足,重点企业有待培育。

(二)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批零业营收均呈下降趋势。从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营业收入均进入负增长区间。2022年,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同比下降16%;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同比下降4.3%。与上年同期相比,文化制造业比重下降12.9个百分点,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比重下降4.3个百分点。

(三)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营收下降明显。在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8个行业中,除新闻信息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8%,其余7个行业营业收入均不同程度下降。受疫情影响,以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为主的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营业收入下降最为明显,同比下降34.2%。文化产业盈利状况也不容乐观,仅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行业营业利润实现增长,同比增长155.4%。

(四)区域发展不均衡态势明显。2022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集中于盐湖区,部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 13 个县(市、区)中,新绛县和绛县尚未实现企业数零的突破。从营业收入看,占全市比重低于2%的7个县营业收入合计为2.1亿元,占全市总量仅8.4%;从单位数量看,7个县共有文化产业企业 13家,占全市总企业数的34.2%。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培育新增长点。近年来,运城市制定了支持和鼓励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针对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特点以及存在的突出困难,立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同时充分发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支持和鼓励文化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做强培优文化企业规模,全方位提升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力,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未来发展。

(二)打造“文化+”,推动文化新业态发展。新业态代表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聚焦和推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通过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塑造,激活丰富的河东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文化产业与制造、信息服务、教育、旅游、体育等快速融合发展,支持互联网文化行业等重点领域方面的投资、投入。 

(三)强化区域协同,推动文化产业均衡发展。根据县区自身优势,针对文化产业特点进一步加强统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以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有利契机,因地制宜挖掘乡村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结合文化数字化发展需要,打造一批具有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平台,实现全市文化产业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