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代表、委员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报告。 李兆民 摄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日益临近,在万众瞩目中,三晋大地再襄盛会。催人奋进的成绩单,目标明确的计划书,正以《政府工作报告》的厚重向三晋父老报告并接受监督。在2023年的重点工作中,“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扩量提质”引人关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项目是第一支撑,开发区是第一阵地,营商环境是第一保障。在代表委员的讨论交流中,在议案提案的建言献策里,开发区作为转型发展主战场、主引擎的关注度尤为突出。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大运汽车带动20余家配套企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北铜铜箔项目试产和正威铜线杆项目投产,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当年实现产值超30亿元。
绿色建材产业链30余家企业产值超10亿元;华兆东南和山西建投产值翻番。
中科三阳大数据应用研发综合体项目有序进行,清控创新基地建成标准厂房5万余平方米;
山西康新科技产业基地开工,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20余家新兴产业入驻……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加快壮大数字经济转型,2022年,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为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底盘支撑,运城持续用好‘四库’管理模式,从谋划库、储备库、建设库到达产达效库对项目进行调动,不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1月12日,在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运城代表团的全团会议上,山西省人大代表、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说,“重点加大中国(运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推动航空口岸的正式开放,把运城(张孝)机场这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建好、用好,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到保税物流中心以及航空口岸开放,这一系列“大动作”都属于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超大天团。项目建设之所以如火如荼,“这和强化招商引资是紧密相关的。”丁小强道出了其中秘诀。
▲2022年开通的柳河东路立交桥已成为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道风景线。
2022年,运城市狠抓项目建设,投资拉动不断夯实,专门成立5个产业链招商专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先后赴广州、上海、天津、山东、青海等地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在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进行驻点招商。全年新签约项目52个,签约金额达244.52亿元;当年开工项目48个,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92.3%。
如今,运城张孝机场飞行区,一条长3200米、宽45米的跑道正在建设,扩建工程完工后,机场将由4D升级为4E,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万人次需求,对运城建设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百舸争流千帆竞,一个升级版开发区正在河东大地蓬勃生长。
采 写:郝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