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专题回顾(已归档)>山西转型发展(运城)>最新报道
运城:聚力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06 09:13

聚力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省第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第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第五……

  一年来,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的持续影响,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有效实施“稳投资、促消费、保民生”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全力以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聚焦项目,夯实“第一支撑”

  投资,与消费、出口一起,被形容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2022年前三季度,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除1月—4月和上半年两次排名分列全省第三、第二外,其余6次排名全部位列全省第一。

  亮眼的数字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支撑的工作理念,是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全力以赴抓项目的集体实践。

  为了夯实项目建设这个“第一支撑”,我市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持续用好“四库”管理模式,实行“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落实领导干部“一联五”包联机制,不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

  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建项目1619个,开工率87.2%;达产达效项目623个,总投资231.2亿元,年度计划竣工项目竣工率达58%。

  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政策机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9.4亿元;争取专项债项目111个,落实资金56.6亿元、规模全省第二。

  全市78项省级重点工程项目,2022年1月—9月累计完成投资152.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7.2%;48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20个新建项目6月底前全部开工,开复工率全省排名第一。

  全市229项市级重点工程,2022年1月—9月累计完成投资312.1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为105.8%;129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93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

  ……

  项目是投资的载体,而招商引资则是项目的重要来源。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要引擎,是夯实项目建设“第一支撑”地位的重要保障。

  2022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促进项目落地投产,我市成立了“7+17”共24支专业化驻点招商工作组,构建了“全员出击”的全新招商格局——

  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组建了7支驻点招商工作组,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重点发达区域,面向不同的产业方向,开展专业队伍专业化驻点招商;

  13个县(市、区)、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共组建17支驻点招商小分队,入驻重点区域商协会,开展敲门式招商、产业链招商、集成化招商;我市还制定出台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促进外来投资暂行办法》等制度,调动全员招商积极性;成立了十大产业链招商专班;搭建“运城邀你来”招商云平台,先后举办两轮“云”签约;举办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题招商推进会……

  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签约省外项目380个,总投资1846.8亿元,完成省定任务的111.6%。

  项目工程建设完毕,投入运营达产达效,项目也就转化为市场主体,进入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成长轨道。坚持把市场主体培育作为活力之源,是“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中“抓市场主体培育”的溯源追因,也是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2022年5月18日,山西大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大禹生物是山西省2022年上市“第一股”,也是运城市第一家在北交所上市企业。大禹生物,也成为我市市场主体培育的标志性成果。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倍增”计划和2022年上市挂牌突破行动,努力推动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大禹生物上市后,我市上市企业增至5家。阳光焦化上交所主板上市正在审核,中磁科技、佳维股份已在山西证监局备案。我市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和直接融资规模的提升,进入新阶段。

  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数量比2021年年底净增长80310户、增长18.8%,总量达到507196户。通过实施千企培育计划,我市建立了277家“小升规”基础培育库和173家重点培育库,106家达到入规条件,培育数量全省第一;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小巨人”企业15家;我市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全省第三。

要素保障,促建“三个强市”

  影响发展的要素很多,既有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等不易被改变的硬要素,也有人力资源、营商环境等可以大做文章的软要素。

  地处中部地区,决定了后者才是我们更大的战场。

  营商环境如水,市场主体如鱼,水深则鱼肥。发达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思路科学、工作到位,软要素也能变成硬优势。随着交通设施和物流体系越来越完善,区位优势也越来越让位于环境优势。优越的发展环境,通过高质量人力资源的创新作为,足以把经济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空白点转化为新的增长点,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潜力。

  2022年,我市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做法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标志着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达到新的高度。

  2022年,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保障,纵深推进开发区“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实行“承诺制”项目105个,出让标准地2907.31亩、全省第一,为525个项目代办事项1263个。实行“四个一”审批模式,市本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在全省率先实现“7×24小时不打烊”自助政务服务超市市县全覆盖。工业项目“四零”服务机制评为全省创新案例……办事效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便利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我市提高生产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源泉。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也是发展经济的核心要素。要通过人才引领经济发展,实施人才强市,必须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

  一年来,我市成立了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引进高素质青年人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068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山西大学等202所高校共建“12大基地”556个,为运城输送各类人才513名。我市在全省人才工作专项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省校合作排名全省第一。

  各种工作推进、要素保障,最终都要体现在新兴产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知名旅游强市建设的推进上,我市2022年以来——

  聚焦“415”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确立十大重点产业链,支持10户“链主”企业、28户“链核”企业、200户左右链上企业做大做强。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6.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

  强力推进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粮食生产再获丰收,预计总产29.88亿公斤,增产2.01亿公斤,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5.8%。全省种业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全面推广“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三大品牌,实现京津、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直销点全覆盖。加快打造果品蔬菜等“五大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完成407.2亿元、增长15.9%……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牵引,实施文旅融合“双十工程”,打造“关公故里”“七彩盐湖”等文旅品牌,形成“王炸效应”。关帝庙游客中心、关圣文化广场、古城遗址修复展示等项目建成投入运营。盐湖鸭子池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盐湖堤埝整治40公里,铺设环湖绿道13.14公里,完成跨湖大道道路复铺和工业遗址建设,河东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向游客开放,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主体工程全面竣工……

创新驱动,加速动能转换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表现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原来主要靠要素投入累加实现增长的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人才等要素质量提升和资源配置效率优化来实现增长。

  通过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创新,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模式。2022年以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山西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等创新平台集中花落我市,表明我市多方创新主体融合与创新成果共享模式逐渐成型,创新平台渐成驱动我市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以此为标志,创新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22年末,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培育遴选和第一批、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正式公布。我省入围企业有8家,我市占据两席,分别为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和中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的“单项冠军产品”为风力发电机。中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单项冠军产品”为轮毂电机磁钢。

  而在2021年,我市的山西中设华晋铸造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主营产品为履带板及大型矿山设备用铸件。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是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一项重要荣誉,是细分领域的行业制高点,是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制造业单项冠军需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从事相关领域达10年以上,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技术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

  创新平台的名单还在增加——

  2022年7月,我市召开山西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授牌仪式,山西省首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山西省镁铝合金制造业创新中心,山西轻金属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山西奇宇环保新材料研究院、山西物联工业自动化技术研究院3家省级工信领域新型研发机构被正式授牌;

  2022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认定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的通知”,全国194个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获得认定。我市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被认定为“科创中国”中医药贴敷技术创新基地;

  ……

  创新的底色,就是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一年来,我市以创建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区为牵引,以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为突破,全链条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如今,“山西智创城NO.10”项目主体接近封顶,智创中国、智谷、长荣农科、棉科所等一批科研院所即将入驻。支持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察院与清华大学、中科院能源所等筹建运城碳中和产业研究院。着力打造大型仪器共享平台,1019台(套)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盐湖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获批,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综合性孵化器。F型三系杂交小麦正在进行新品种审定。亚宝药业“抗新冠病毒药物临床前研究”项目被列为省科技重大专项。全市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1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市越来越注重创新的驱动力,这在激发创新活力、提高我市企业市场竞争力之外,还将推动我市转换发展动能,实现产业转型,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长久、更强劲的驱动力。(记者 陈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