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专题>市人社局专栏>工作动态
绛县劲燃发展“智力引擎”
发表时间:2022-07-20 16:47

  去年以来,绛县乘“省校合作”东风,抢抓“人才新政”机遇,挖掘资源禀赋潜力,主动对接高校“联姻”,聚焦地校合作、人才驱动、双招双引、动能转换等全面发力,点燃了人才“智力引擎”,汇聚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确立“定盘星”

  县委书记、县长挂帅“双组长”,靠前指挥,协力推动,成立组织部、宣传部、政研中心、教育、人社、工信、招商、农业农村8个部门牵头的工作专班,制定总体工作方案和专项工作方案,建立实行日汇报、周调度、月通报、定期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动态调整下发重点工作清单和12大基地建设任务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省校合作事项对接一项、推进一项、成熟一项、落实一项。同时,将省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列入年度专项考核和定期督导事项,拨付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工作推进,高标定位确保质量效果。

  下好“先手棋”

  紧紧围绕绛县工业基础、农业特色、文旅资源等发展实际,全面梳理汇总省校合作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数量,建立需求清单,面向全国高校“发榜”。同时,对照各高校优势学科,逐一分析研判、筛选,积极对接交流与当地产业发展契合度高的学校,鼓励、支持高校“揭榜”,实现优势互补、产学共赢。坚持线上“云对接”线下“走出去”,主动出击畅通合作。开展“书记县长访名校”,先后与重庆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大、西北农大、复旦大学、地质大学等25所“双一流”重点院校进行了高校实地走访、县域陪同考察、网络对接洽谈等活动。组建了多支工作组奔赴中国农科院、山西大学、中北大学、黑龙江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对接洽谈,并邀请专家团队深入我县亚新科、中设华晋、西灌底樱桃基地等企业和园区进行考察、共商合作。全年累计对接各类高校109所,共与42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52份。

  筑就“压舱石”

  构建各层级、多领域的长效合作机制,设立2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在人才培养、引进、奖励、项目资助等方面加大投入,构建一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目前“12大基地”已成雏形,共建成基地22个,博士工作站1个,落地项目11项,青年创业创新基地入驻企业24家,引入专业服务机构5家。实施了新一代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富硒农产品加工和产品研发、气力与机械复合混料机、空气链式输送机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合作。实现了化肥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助力了3个大学生团队实现软件开发、人工智能服务、教育培训等项目的自主创业,产值2000余万元。校友招商引才基地成功签约签约资金5.2亿元。维之王产品及山楂、苹果等优质农产品成功进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超市。依托迴马岭党性教育基地、曹金海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打造精品路线,组织24名大学生开展了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研学。向高校输出优质技能服务人才162名。接受大学生实习实训112人。

  提升“驱动力”

  立足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突出“早、快、精”深化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精准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54名。深化校企合作,组织4个行业18名企业家走进19所高校校园,全面梳理摸排43家有科技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及部分中小微企业,动态掌握企业科技项目储备、产学研合作、企业技术需求、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动态建立23项需求库、2类资源库。采取“领导+项目+高校”模式,促成15家企业与高校签约合作,科技成果转化22件。打造了地福来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康园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个省校合作示范点。依托地福来建设了全国首个富藻蔬菜原产地,构建了校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种植——超市销售的研、产、销完整链条。康园态富硒樱桃、山楂、草莓年产增收10%,公司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