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新闻头条
运城应对秋汛晚播“大考”夺取夏粮丰收探究
来源:运城日报 编辑:杨晶茗 发表时间:2022-07-04 09:23

  山西“粮袋子”的“丰收答卷”

  ——运城应对秋汛晚播“大考”夺取夏粮丰收探究

  记者 董战轩 刘凯华 樊朋展

  “三夏”时节,河东大地麦浪滚滚、满目金黄。“大考”当前,运城市克服了罕见秋汛晚播等不利因素影响,423.2万亩小麦生产成功上演了“开局不利、转化良好、丰收在手”的精彩“逆转”,交上了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截至目前,我市423.2万亩小麦已收割完毕,总产稳中有增,丰收已成定局。

  判断题:秋汛晚播,当不当种冬小麦

  2021年10月,往年此时忙于秋收秋播的种粮大户李霞已经好几天没有睡过安稳觉了。她每天都会来到位于永济市城北街道西伍姓村的自家粮田,望着被雨水浸泡的玉米,试图寻找抢收的“良方”。

  “别提种植小麦了,当时地里的玉米眼看就要发霉,不尽快想办法下地抢收,那大半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回想起当时的困境,李霞仍心有余悸。

  去年10月上中旬,我市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时间久、范围广、强度大的降雨天气导致黄河运城段、汾河运城段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全市超280万亩粮田不同程度受灾,李霞家的百亩粮田同样未能幸免。

  当时,和李霞面临同样困境的粮农不在少数。河津市城区街道黄村粮农侯俊红的50亩粮田受洪涝灾害影响,积水最高时达40厘米。“农时不等人,眼看就要上冻,田里的积水还没消退,我当时真不知道还能不能种小麦。”侯俊红说。

  秋汛过后,为了最大限度打消粮农的种粮顾虑,我市调派相关专家团队和业务骨干积极行动,深入田间地头,与广大粮农一道,分头行动,因地施策,齐心协力将罕见秋汛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市共有超过200名农技专家全力参与“三秋”会战,在实施“双抢双减双保”(抢收抢种、减灾减损、保丰收保农民收入)工作的基础上,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和小麦顺利播种。

  “当时是广大粮农最困难的时候,种粮的信心千万不能丢,一旦丢了可就不好再聚了。”随着抢收玉米的深入开展,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徐隽铭也察觉到,受秋汛影响,不少粮农尤其是种粮大户信心大失,“当时的种粮形势令人忧心,原本计划种植小麦的受灾群众纷纷另谋出路。”

  运城地处黄河流域中游、汾渭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小麦种植条件得天独厚。为此,省委、省政府赋予运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的新使命。市委、市政府结合运城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决定从2021年起,力争用5年时间集中打造优质粮食生产基地100万亩,建设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对于粮农来说,或许还有选择,但对于山西‘粮袋子’运城来说,守住粮食生产安全底线,别无他路!”徐隽铭坦言。

  从《应对持续强降雨天气抓好秋收秋种工作的紧急通知》的印发,到《运城市“双减双抢双保”技术指南》的出台,再到“双减双抢双保”技术服务和走村入户指导宣讲的密集开展……我市持续释放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并迅速得到有效响应,种种有力措施令广大粮农重燃种粮信心,全力以赴付诸行动。

  填空题:面对缺口,见缝插针稳面积

  秋收过后,一场由点及面、从有到优、由优向强的土地蝶变在河东沃野上演。

  2021年11月1日,离我市小麦的最佳播期已经过去近一周时间,秋粮收获面积才过80%,仍有近百万亩农田因土壤湿度过大未能播种。

  晚播已是定局,“稳面积”便成为夺取夏粮丰收的基础。  

  如何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农民种粮和政府抓粮两个积极性是其两大法宝。为此,我市采取了政策大力扶持和宣讲普及到位的“双轮驱动”。

  冬意渐浓,农时催人。我市农业农村部门迅速召集省市县三级农技专家,指导农户采取“四补一促”小麦晚播应变栽培技术种好种足小麦。“简单来说,就是选好品种,种好种密加上增施底肥和精细化田间管理,一促到底,促进小麦早发快长、促弱转壮。”提及“四补一促”的具体做法,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种业管理科科长赵亮亮说,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增加播量。

  “政府每亩地补10公斤小麦种子,现在啥也不缺。虽然因为灾情耽误了时间,但总归还不算太晚。”提及去年秋播,芮城县东垆乡崔家村粮农李怪娃说,“说白了,如果不是农技专家一趟趟不辞辛苦地引导和鼓励,我都不计划种了。”

  “怎么种,全凭专家!”农技专家的贴心服务让河津市樊村镇韩家院村粮农韩马龙吃下了“定心丸”。当时,在河津市农业农村部门的帮扶和指导下,韩马龙的麦田不仅种子免费,同时还优选了良种、添施了底肥,增加了播量。

  芮城县陌南镇陌南村村民张章子家的粮田处于受灾严重的区域。该地块位于黄河滩涂和道路夹角处,因地形不方正,且排水不畅,本打算开春过后补种玉米。大寒过后,芮城县东恒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东东找到张章子,希望他能把这块地用起来,种上小麦。“虽说已经上冻,但是农技专家告诉咱只要多花点心思就行,总不能眼看着自家地撂荒吧?”种了半辈子地的张章子,二话不说就应承了下来。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张东东调来了打垄机,帮助张章子翻耕、平整、撒下麦种……

  国家真金白银出实招,运城多措并举见实效。为了确保夏粮丰收,在中央和省级支持我市1.28亿元救灾资金的基础上,运城市财政拿出960万元用于晚播种子补贴。与此同时,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全面开展小麦抗湿晚播应对技术培训指导,并拿出200万元奖励种粮大户,最大限度提高广大群众的种粮积极性。

  除此之外,各级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还积极发动干部群众,落实“低洼不足平川补、平川不足高山补”的策略,应种尽种,真正做到了“地不冻、只管种”。至此,全市小麦播种总面积达423.2万亩,圆满完成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目标任务。

  选择题:科技壮苗 晚播小麦得高产

  “经专家组测定,实收面积为3.48亩,平均亩产量为834.78公斤,创造了面积3亩以上连片种植水地小麦运城市高产新纪录。”6月14日,在位于永济市董村农场的“济麦38”冬小麦高产示范田里,种粮户许建武脸上笑开了花,“真没想到去年秋汛导致晚播的小麦还能长得这么好,更没想到产量还这么可观。”

  粮安天下,种子为基。作为现代农业的“芯片”,好种子也是多打粮、打好粮的基础所在。市农业农村局立足小麦整体晚播实际,选择了更加适宜晚播种植的优质品种并予以推广。济麦38、云麦766、石农086、太麦198、山农38……该局按照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标准为广大粮农提供了诸多适宜良种,为晚播小麦产得出、产得多夯实了基础。

  “小麦品种选得好,科学管护用得巧,病虫害防治抓得牢,还得感谢老天多关照……”许建武听似轻松的几句话,却道出了广大粮农和农技专家的“良苦用心”。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科技当家,地力生金。

  小麦播期普遍推迟,“促弱转壮”任务艰巨。为应对小麦大面积晚播带来的空前挑战,确保小麦丰产丰收,我市以背水一战的态度、超常超强的力度,环环紧扣、一招不落,组织农技服务团队,实时调整小麦技术服务节奏,因地施策、因苗施策,让科技指导伴随小麦整个生长周期。

  去年秋汛让汾河两岸的农田变成了一片汪洋。“直到11月下旬,河津市仍有上万亩小麦迟迟没能播种。”当时,河津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曹建明就盘算着冬季地膜覆盖技术要派上用场了。

  曹建明口中的冬季地膜覆盖技术,是一项使晚播小麦能在膜下完成萌发、出苗、分蘖等生长发育过程的技术。

  单就河津市而言,光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应用,当地就拿出100万余元作为补贴。深耕、整地、铺膜等作业,农民处处享补助。“少花钱,还有技术保障,我们没有理由不种麦。”河津市城区街道黄村种植大户李文付说。

  至此,广大粮农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小麦地膜覆盖“大会战”迅速铺开。

  仅2021年11月24日和25日两天时间,李文付就完成地膜覆盖任务50余亩。“实践证明,小麦地膜覆盖技术效果的确不错,就像给小麦盖上温暖的‘棉被’,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李文付坦言,“选择政府提供的地膜覆盖技术和种粮方案后,眼瞅着苗情一天天转好转强,我当时一度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和李文付一样,河津市小梁乡西梁村粮农阮会珠去年12月18日才种上小麦,比常年晚播了两个多月,“从秋播到春管,再到夏收,农技人员常来地头指导,微信群里每天都会推送管护视频,咱只管照着做,一点儿也不抓瞎。”

  制作冬小麦苗情表、分布图,挂图作战,精准指导……为了不负粮农的选择和信任,我市及时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晚播小麦“促弱转壮”和病虫害防治补助、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一喷三防”专项资金,全力支持农业生产。与此同时,通过“以种补晚、以好补晚、以密补晚、以肥补晚”,采取机械镇压、趁雨趁雪追肥、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一喷三防”提早增次等措施,配合“科技壮苗”“三队包联”等专项行动,全力推动晚播小麦促弱转壮。

  芒种收麦夏日长,大小农机一起上。小满刚过,我市按照“先成熟先收割”的原则,有序引导外来农机手开展小麦机收,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将机收损失降到最小。

  “我省多地数据表明,我们的小麦普遍增产,运城的成绩尤为突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研究员张定一认为,运城夏粮的丰产丰收,对于我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晋南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提供了坚实保障。

  前期迎难开局,狠抓“四补一促”保面积;中期奋起赶超,狠抓“科技壮苗”促转化;后期“临门一脚”,狠抓“一喷三防”减灾害,运城聚焦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扭转了夏粮生产不利局面,全力保障夏粮丰产丰收。

  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向当地的乡亲们表示问候,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刚刚在《新闻联播》上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种粮大户回信的消息,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6月28日晚,李霞在电话里和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喜悦,“简短的回信,情真义切,内涵丰富,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的关注、对粮食安全的关心和对农民群众特别是咱广大粮农的牵挂,我以后要和身边更多的农民兄弟一道多种粮、种好粮,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运城夏粮实现从‘应种尽种抢种’到‘丰收在望在仓’,离不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层层压实责任,离不开农技人员精心呵护、彰显科技力量,更离不开广大农民不辞辛苦、紧盯各个环节严防死守。在上下同欲、勠力同心的实干下,山西‘粮袋子’才交出了丰收的答卷!”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苏丽红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一如既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立足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奋勇争先、贡献力量。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