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专题>市统计局专栏>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数据及解读>统计分析>统计分析
省校合作深度融合 科研与产业同频共振
发表时间:2022-03-10 10:06

  2021年,运城市按照全省“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和“建设一批省校合作示范点、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批创新平台、落地一批产业项目”的要求,围绕建设“一区两城三强市三高地”目标定位,把深化省校合作与全市中心工作深度结合起来,把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与各大高校的优势学科、科研平台、科技成果等资源深度融合,高位统筹、重点突破、全面铺开,以“12大基地”为载体,推动省校合作生根“开花”、连结“硕果”,奋力蹚出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

  科技为产学研融合发展注入“源动力”

  核心技术是驱动和支撑企业高速发展的动力。2021年,运城市依托高校人才资源、科技成果富集等优势,持续加大省校合作力度,合作方式也从单纯解决技术难题、工艺及研发新产品的短期对接,转变为高层次、高质量、全方位的持续合作。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新材料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持续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产学研用合作关系,镁合金产品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山西腾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研发新冠肺炎医用制氧机专用吸附剂的过程中,与太原理工大学进行对接,把前期在关键技术指标结晶度方面始终无法完成突破的技术难题与校方进行了深入交流,校方根据分析检测的结论,多次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破解了提高结晶度指标这一技术难题。凭借省校合作这一“催化剂”,该企业先后与太原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在催化裂化催化剂、分子筛吸附等多项技术领域签订了合作协议。

  2021年,全市新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41家,与高校签署协议51份。其中,38份为成果转化项目合同,13份为成果转化框架协议。累计举办科技成果对接活动20期,向企业发布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重点科技成果19项。重点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组织陕西高校技术转移联盟专家深入我市30余家企业调研,服务企业50余次,挖掘技术需求27项,促成企业与西安交大合作项目8项,与运城本地院校合作项目3项。

  省校合作为农产品销售插上“金翅膀”

  随着省校合作深入开展,运城市在农产品供给合作方面成效颇丰,在聚焦各大高校消费需求上,遴选七大类121个“特”“优”农产品,建设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57个,与4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农产品供给合作关系,先后向高校供应各类农产品8600吨、货值7700万元。结合产业特点,万荣县紧紧围绕“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对全县农业品牌、地理标志、绿色有机农产品等进行了全面梳理,遴选出具有万荣特色的多种特优农产品,通过政府搭台,先后对接15所高校,成功签订9个农产品供应协议,建立了两个特优农产品直销窗口,1300余吨特优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多所高校。作为全省农业大市,在农业技术合作方面,运城市已与40所全国重点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在48个课题方面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合作,建立“博士工作站”5个,持续加强与高校间的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协作,提升科技对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水平。

  靶向用力构建创新创业“强磁场”

  近年来,运城市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为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先后出台20多项人才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来运创新创业。以政策引人才、以平台聚人才、以服务留人才,探索出一条人才“引育用留”新路子。在深化省校合作中,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有关决策部署,重点打造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及技能服务人才培养两大基地,积极与全国64所高校沟通联络,市县两级行之有效的举措,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2021年,全市选树技能人才示范基地3个,就业创业示范基地2个。与省内外高校签订技能人才合作协议151个,输送技能人才1755人。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53个,签订大学生就业创业合作协议175个,提供资金支持1497.27万元。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15755人,其中,面向全国公开引进的高素质青年人才585名;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4013人;持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向基层输送各类人才93名;大学生村官招聘732人,大学生实名制登记就业10332人。目前,我市省校合作不断深化拓展合作领域,逐步迈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全新赛道,实现双向共赢、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