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十四五"规划>工作推进
在新的历史方位对标笃行
发表时间:2021-09-03 09:50

   在新的历史方位对标笃行

    ——我市加快建设“五条绿色走廊”系列报道之一·总论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时和势在变,工作着力点就要跟着变。

  找准坐标,才能谋划全局。发展的运城,需要紧盯时和势,对目标定位和工作抓手及时调校对标。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市制订实施的加快建设“五条绿色走廊”工作方案,以弥足可贵的“对标对表”精神,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五条绿色走廊”,即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沿涑水河田园风光示范带、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以及峨嵋岭绿色产业示范带。

  识天听风,临流观澜。加快建设“五条绿色走廊”,是抢抓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的奋力一跃,是加快推进《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落实落地的攻坚之役。

  击水中流浪千重。“蹚转图新”,路在脚下;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发展目标和定位,是一定历史阶段关于发展问题的全局性谋划,决定着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脉络和走向。

  撤地设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紧扣中央要求、紧贴时代脉搏、紧跟发展大势,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和省委部署安排,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使运城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城市到新兴工业城市的跨越、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拉开了城市框架空间,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后劲力量。

  物换星移、时序更替,发展的接力棒薪火相传,这就要求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进一步调整优化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把工作做得更好。

  去年以来,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延续过去好思路、好做法的基础上,自觉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定位、明思路、定举措,根据新的形势变化,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提出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工作抓手。简而言之,就是“一区两城三强市三高地”,即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强建优晋南市域中心城市、建设全国新发展格局关键环节城市为牵引,加快打造新兴产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知名旅游强市,积极构建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

  在这一背景下,我市在全省率先编制出台《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并结合功能区划和发展基底,加快推进“五条绿色走廊”建设。这,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政策机遇的运城新作为,是构建市域新经济体系的运城新实践!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是区域经济弯道超越的制变制胜之道。

  加快建设“五条绿色走廊”,凸显的是政治意识。政策蕴含新机遇,政策就是生产力。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才能不断增强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亲自抓的大事。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为包括运城在内的沿黄内陆城市加快发展、跨越赶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政策机遇。对运城而言,抢抓政策窗口期,认真梳理“政策篮子”,加强研判、积极对接,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优势,实为大势所趋;全力做好项目的谋划、包装和储备工作,向上争取更多的债券、资金支持,积极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可谓众望所归!

  加快建设“五条绿色走廊”,彰显的是战略思维。这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对我市当前发展优势和以后发展重点的战略思考,是对“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延伸拓展、细化和具体化。当前,全国全省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不断加速,如果闻鸡起舞、借势蓄力,就会主动“入局”;如果优柔寡断、等待观望,就会被动“出局”,陷入极大的战略危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深刻理解“重塑性、机遇性、竞争性”三大特征,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努力将正在积累的“厚重势能”转化为转型发展的“强劲动能”,乃是不二选择!

  加快建设“五条绿色走廊”,体现的是问题导向。当前,我市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过低、工业全而不优、农业大而不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需进一步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占比较低,创新驱动力不足,转型任务依然繁重;对外开放的层次水平不高,区位优势还没有转化成要素集聚优势;环境容量有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压力很大……“五条绿色走廊”的总体设计,既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依靠创新转变发展机制,引领运城发展;又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依靠协调处理发展矛盾,促进持续健康发展;还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依靠绿色发展保护环境,实现永续发展。以建设“五条绿色走廊”为契机,迎难而上,攻克“问题岛链”,就一定能够穿越“历史的三峡”!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窗口期”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乘势而上,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市域新经济体系,可谓恰逢其时、正当其势!

  三

  加快建设“五条绿色走廊”,着力塑造运城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优美环境,为打造“三个强市”、构建“三个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奋力推动全市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协调发展形成新优势,绿色发展展现新面貌,开放发展积蓄新动能,共享发展书写新篇章。

  “五条绿色走廊”统筹推进我市黄河、汾河、涑水河、中条山、峨嵋岭绿色高质量发展,合理聚集产业空间,将有效聚合盘活生态要素资源,形成新的增长极。这是市委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强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治理、实现绿色崛起的基础支撑。

  “五条绿色走廊”,以2025年为阶段性目标,在工作重心上各有侧重:

  ——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创建200个左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示范村,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及主干道串点成线、连片成带,形成示范效应,推动乡村振兴,形成独具晋南特色的黄河文化风情体验带。 

  ——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流域水生态系统得到全面恢复,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入河水质达到地表Ⅴ类以上,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秀美风光,把汾河流域(运城段)打造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水利长廊、生态长廊、文旅长廊。

  ——沿涑水河田园风光示范带。实现工业企业废水治理设施提标改造,确保沿线所有规模养殖场全部建成粪污处理设施,建成50家以上田园综合体,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水平提高互促互进。

  ——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将关公故里旅游区、运城盐湖、永乐宫、鹳雀楼、普救寺、关帝庙、五老峰、雪花山、凤凰谷、历山等景区,以及嫘祖养蚕、伯乐相马、假虞伐虢、舜耕历山等文化明珠有机串联,完善自驾休闲、康养健身、歌舞演艺、体育赛事、探秘体验、考察研学、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文旅产品体系,打造服务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辐射关中平原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全国知名生态文旅康养福地。

  ——峨嵋岭绿色产业示范带。培育形成“运城苹果”“运城蔬菜”“运城面粉”三大区域公用品牌,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将峨嵋岭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强市示范带。

  加快建设“五条绿色走廊”,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五条绿色走廊”,既有市级层面的宏观布局,又有县级层面的基础支撑,将进一步优化重塑我市经济发展格局,有效提升市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联动性。各走廊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顶层设计。同时,加快建设“五条绿色走廊”是立足板块产业优势,形成规模效应的当前设计,具体性、操作性兼而有之,体现了战略与战术的统一。

  加快建设“五条绿色走廊”,以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度和精度,再绘河东发展新蓝图!

  四

  项目是第一抓手——这是加快建设“五条绿色走廊”工作方案最根本的特征。

  ——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以沿黄河8县(市)为重点,结合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实施沿黄美丽乡村“1+5”工程(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引领,打造“特优农业、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五大基地),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串联沿线生态资源、农业资源、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创新“黄河公路+”模式,促进交旅、农旅、文旅等融合发展。

  ——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围绕145公里的汾河岸线,聚焦“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目标,在狠抓“控污、清淤、增湿、覆绿、调水”的同时,对标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标准,统筹建设汾河旅游公路“主体系统、慢行系统、服务系统、信息系统、景观系统”五大系统。

  ——沿涑水河田园风光示范带。围绕200公里的涑水河岸线,突出抓好控污、清淤、添绿、畅通、增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进一步涵养水源、增加水量、净化水质,推动涑水河复流。对沿涑水河景观规划实施产业融入,融合农耕文化,建设特色农产品采摘园和农耕游赏湿地公园、田园风光等水文化景观。在干支流两侧农田区域,优先导入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生态康养服务等产业,夯实绿色产业支撑。

  ——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以中条山生态廊道为脉,串联沿线五老峰风景区、泗交风景区、历山风景区、凤凰谷森林公园、运城南山运动公园等,融合生态空间、历史文化空间、休闲游憩空间,做优生态,做活文化,积极发展生态观光、文化旅游、山地运动、健康养老等生态经济,构建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有力、生态文化价值转化活跃充分、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新生态文旅经济带。统筹规划中条山旅游公路,预留空间廊道,择机实施。

  ——峨嵋岭绿色产业示范带。以临猗、万荣、闻喜、稷山、新绛等县的台地为依托,自西向东串联孤峰山、稷王山等农林生态资源,建设以粮食种植、特色农林业发展为主的绿色产业发展走廊。因地制宜发展苹果、冬枣、核桃、石榴、杜仲、柴胡等特色林果和中药材产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城郊农业、设施农业,积极打造绿色农林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文章,提高特色绿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经济价值。

  项目为王,实干为要。

  建设“五条绿色走廊”方案的制订,意味着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敢于啃硬骨头、闯难关!

  加快建设“五条绿色走廊”,不是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单兵突进,而是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总目标的全面、系统建设,协调推进、形成合力。

  为加快建设“五条绿色走廊”,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各牵头市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形成由5家牵头单位、数十家参与单位构成的强大阵容。

  目前,市发改委已组织工作专班,持续加大研究统筹力度,在梳理汇总各牵头部门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全市的工作方案,落实到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落实到责任主体、落实到时间节点,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各牵头单位也根据方案,结合“十四五”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年度行动计划,抓好组织协调、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强化有效措施、健全工作机制、抓实工作推进。同时,加紧与国家、省相关部门对接,创新落实有关政策,在谋划实施、推进落实上下功夫。

  加快建设“五条绿色走廊”没有旁观者,谁都不是局外人。全社会人人“进入角色”,才能演好“协奏曲”。各有关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对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政策结合、机制创新、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联动实施,一体推进,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成效。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智慧和力量,推动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运城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将绿色与创新嵌入发展基因,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记者 杨红义 张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