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专题>市审计局专栏>审计文化>理论探讨
搞好审前准备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
来源:夏县审计局 发表时间:2021-05-21 17:47

  审计质量对审计工作至关重要,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高质量的审计意味着为审计报告提供了更加客观公正的信息,审计结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要完成一个高质量的审计项目,搞好审前准备工作是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一)做好审前调查工作

  审前调查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基础工作,是审计实施方案具备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前提条件,是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的重要保证。审计人员在对一个项目审计时,要认真学习审计工作方案、政策法规和行业知识,明确审计工作内容和目标,摸清审计总体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职责、业务流程、财务状况以及以往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将审前调查中发现的疑点线索、重点关注的情况融入到审计实施方案中,形成审计内容和重点。只有通过充分细致周密的审前调查,才能做出切实可行重点突出的审计实施方案。

  (二)科学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和灵魂,是对具体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的详细安排,在审计实施方案具体编制过程中,科学合理地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为下一步确定审计的重点以及开展审计抽样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审计人员要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审计实施方案制定。应在正式审计阶段严格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目标、内容、重点、方法、步骤、时间安排来开展工作。编制一个目标明确、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实施方案对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三)注重工作分工和运用大数据审计相结合

  审计分工中要充分考虑审计组人员特点和能力,有效配置审计资源,扬长避短、合理分工,充分调动审计组所有成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审计人员要学会常规审计方法和计算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面对大数据时代,运用计算机审计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审计人员应在不断创新审计方法、运用高科技审计手段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传统审计的作用,将传统审计手段与现代审计方法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才能更好地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规避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