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整改作为审计工作的“后边篇文章”,其落实程度直接关系着国家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近年来,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被审计单位存在发现问题未整改到位或屡审屡犯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主观方面,个别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对整改工作的思想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高,未能按照要求亲自部署抓好落实,有时还存在就事论事,未能举一反三,形成有效的体制机制。
二是客观方面,受机构改革及人员调整等客观因素影响,整改工作的积极性和连续性会有所减弱,加之个别历史遗留问题整改难度较大,都给整改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三是机制方面,除发现涉及重大的违纪违法问题按程序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外,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同时财政、组织、纪检等部门构成的整改联合机制运行还不是特别顺畅。
现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审计整改工作,笔者建议:
一是抓宣传,提高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审计部门要通过会议、网络、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深入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努力使被审计单位充分认识做好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整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形成的先进经验,也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抓指导,深化对被审计单位的答疑解惑。审计单位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交流,不断督促其认真开展整改工作。对于整改中遇到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要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其分析原因,指导其研究制定合理的解决办法,真正做到答疑解惑。
三是抓公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要不断健全完善审计整改结果公告制度,定期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进度及结果向社会公开,以社会和舆论监督倒逼审计整改责任的落实。
四是抓联动,密切多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要加强与财政、组织、纪委等部门的联动,财政部门要及时扣缴和清收审计机关提请收缴财政的资金,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及上级主管部门要及时对整改不力单位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
惩戒只是手段,高效才是目的。审计整改不仅仅是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的事情,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多部门形成联动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审计整改工作的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