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运城要闻
“汽”:产业集聚的战斗力
来源:运城日报 编辑:杨晶茗 发表时间:2021-04-21 09:39

  今年以来,我市全力打造“合(和)汽(气)生材(财)”新兴产业地标——

  “汽”:产业集聚的战斗力

  记者 陈永年 范 娜

  说起运城的汽车工业,不仅应该包括我们在道路上经常看到的,有着醒目“大运”标识的公交车、乘用车和重型卡车,还应该包括我们平常不太有机会看到的运城生产的轮毂、车桥、离合器、缸盖等零部件。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运城的汽车工业,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体量,在整车制造和重要零部件方面都实现了突破。

  针对“汽”所代表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市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会正式提出,以大运新能源汽车为龙头,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基地;积极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申报国家氢能示范城市;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决策控制平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商业化应用;聚焦补链延链强链,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牵引性项目。

  把运城打造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乃至晋陕豫规模较大的集生产、加工、物流、贸易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集散区——这才是运城汽车工业的“星辰大海”。

  装备升级:向智能化要效益

  走在大运汽车的生产车间,在或黄或红或绿的线缆牵引下,无数自动化机械臂按照设置好的程序,以极快的速度、极高的准确度,代替着工人劳动。

  卖摩托、造摩托、造卡车、造新能源乘用车——大运集团一路成长,靠的就是智能化、信息化带来的加速度。

  “2009年大运重卡投产时,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没有一台机器人。截至目前,整个运城生产基地的机器人数量已近400台。”大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孙兆明谈起大运汽车的智能化、自动化提升感慨地说,“特别是新能源乘用车焊装车间,机器人数量高达222台,代替了人工抓件、搬运、涂胶、打焊点、滚边等工作。”

  没有机器人之前,冲压生产线上,原来的老设备一分钟只能做3个冲压件,上了全自动高速压力机后,效率提高到每分钟12个,提速的同时还省了电;重卡车身有超过4000多个焊点,原来可能需要50个焊工去焊,现在用几十台机器人来替代,只要输入数据正确,一个焊点也不会错焊、漏焊,而且焊接质量很稳定……

  在以大运集团为龙头的运城汽车工业,通过装备升级,向智能制造要效益,成为众多企业普遍的选择。

  山西阳煤千军汽车部件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端铝合金产品制造的企业,长期为吉利汽车、东风柳汽、野马汽车等国内主机厂批量配套生产缸盖毛坯和成品。

  在生产车间的最里侧,安装着公司最先进的生产线。生产线前端摆放着五六十英寸的大屏,生产线上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个小屏,非常引人注意。工人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时查看屏幕参数,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后及时进行调整。

  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王良,站在大屏幕前感慨万分。

  他2015年来到企业,从车间最外侧的生产线干起。从最外侧到最里侧,依序安装着数条生产线,时间从远到近,先进程度从低到高,整个车间几乎就是企业智能化改造与技术升级的展馆。王良从先进程度最低的生产线干起,那时他还需要将原料和成品在生产线上抬上抬下,劳动强度较大。慢慢的,他工作的生产线越来越先进,职位也越来越高,最终离开车间成为一名管理人员。

  该公司目前拥有成品综合机加生产线两条、专业流水线7条,尤其是第九条生产线,总投资9000万元,全面实现了智能制造,被列为山西省智能制造试点,拥有十多台机器人,并配备了MES系统,实现了企业智能制造的飞速跨越。

  “我们制造的是汽车发动机的缸盖,要求精度比较高,手工搬运的话可能影响产品质量,而这一新的生产线,可以做到从上料到成品下线,人工不涉及,不触摸。”王良说。

  先进生产设备的使用,不仅改变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强度,还提升了产能和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和能源消耗。如今的阳煤千军,在危险和存在污染的环节,优先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每条生产线所需工人从12人/班降至4人/班,运营成本降低33%。生产线产量由以前的120台/天提升至目前的300台/天。

  市场开拓:向新领域进发

  紧跟国家“绿色发展”的战略布局,大运汽车早早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超前谋划、精准发力,在新能源重卡、中卡、轻卡、客车、乘用车等方面完成全系列产品布局。其中,大运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投资达25.3亿元,建成达产后每年可生产两万辆纯电动轻型客车和10万辆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项目产品涵盖SUV、MPV、轿车三大系列,产品质量定位高端,整车智能化、网联化、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可靠耐久及底盘性能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大运汽车的新能源项目,不仅可以为企业的未来提供新的选择,还可以在市域内形成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带动作用,吸引电池、电机、电控等一批核心零部件优势企业投资建厂,形成1:3以上的产业带动效应。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龙头企业,大运汽车所在地的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形成较强的汽车产业链条招商吸引力。同时,我市不少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也纷纷加快向新能源产业进发的步伐。

  以生产汽车发动机缸体和缸盖为主的阳煤千军,在守好主业的同时,不断开发新的产品线,目前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机壳体新产品已经研制成功。

  而在山西同誉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就已和大运新能源等厂商签订了新能源汽车轮毂设计开发合同,以实现装车量产。该厂目前已经投入运行的二期项目,年生产能力为乘用车轮毂200万只、商用车轮毂50万只,主要都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主。

  中信机电车桥有限责任公司是老牌的车桥和离合器生产企业,在市场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公司的主打产品离合器原来用在客车上,随着全国一二线城市客车的新能源改造升级,传统的客车离合器市场逐渐萎缩,该公司于是转向重型卡车离合器市场。在最新的发展规划中,新能源整车生产已成为企业新的发展方向。

  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正权说:“我们公司本身就有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资质,集团内部也有生产电机、电控、电池的资源,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我们的规划是生产观光旅行车、高尔夫车以及环卫车等新能源整车,目前已经造出了两台样车。”

  按照规划,我市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将从智能网联和新能源双向发力,主要谋求四个方面突破:一要以大运新能源汽车为龙头,在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汽车产业园,逐步推进汽车零配件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产品配套、分工协作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体系,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基地。二要积极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申报国家氢能示范城市。三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在大运汽车应用,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决策控制平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在我市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四要聚焦补链延链强链,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牵引性项目,重点支持永济市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有轨电车及装备制造、投资8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和盐湖区投资3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配件园等项目的包装及招引,推进总投资64亿元的大运纯电动轻型客车及多用途乘用车扩建、大运氢燃料电池重卡、丰喜泉稷氢气提纯运输储存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基本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产业协同:来自身边的机遇

  进入同誉轮毂生产车间,铺天盖地都是轮毂。

  在铸造生产线,一个个轮毂毛坯被铸造出来,就像刚出锅的馒头一样,冒着腾腾热气。刚出炉的轮毂温度高达200摄氏度,放到水里冷却时,一股白烟升起。在热处理生产线上,两个机器人相互配合,托转、冷却、钻孔,高度灵活默契。在机加工生产线上,一对对轮毂被挂在传送带上抛光,工人给抛完光的轮毂去掉毛刺,传送带就像游乐园里的摩天轮一样,将一对对轮毂缓缓上升、移动……

  这些下了生产线的轮毂被塑封好,一摞一摞地快要顶到成品间的房顶。在“运材运用”政策推动下,同誉轮毂充分释放着自己的产能。

  山西同誉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康杰说:“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对区域内的产业配套很重视,主要领导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开了多次联席会议,企业也在积极运作,取得了初步成果。比如我们现在用的原材料是山西中铝的,在新能源汽车轮毂生产中,由大运新能源统一指导和研发,最终实现给大运新能源的产品配套。”

  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不仅实现了产业要素的高效率小循环,还能减少包括运输在内的各种生产成本。

  “我们的车桥和离合器产品,大运都可以用,我们也发了些样件供其小批量试用和实验。在‘合汽生材’战略推进下,肯定会加速企业间的配套和协作进程。”李正权说,“运城有大运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对我们的新能源创业也是有利的。我们的铸件产品运输成本是很高的,尤其是车桥这一块,如果运输距离长的话,会吃掉很大一部分利润,区域内的配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对供求双方都有好处,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如今,我市已有大运汽车这样的整厂制造企业,还有可以生产发动机五大部件组成部分的发动机缸盖与缸体以及可以生产轮毂、车桥和离合器等重要部件的企业,如果在市域内能够实现产业配套协同发展,必将会给运城本土汽车产业发展更大助力。

  据了解,大运汽车目前已与山西宏钢达商贸有限公司、山西耀大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山西天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运城市大恒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运城市创大汽配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实现了协作配套。

  作为运城汽车工业的龙头,支持大运汽车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助推整个汽车产业。正是在这样的考量下,我市近年来通过“运材运用”的方式,不断加大对大运汽车连带上下游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

  去年,大运纯电动SUV悦虎作为执法勤务类用车、大运纯电动MPV远志与山西汽运集团运城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携手、大运新能源公交车交车仪式隆重举行等利好消息不断传出。甚至在“晋材晋用”政策的引导下,市政府与我省其他地市签订“一对一”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各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新增或更新公务用车、市政用车、环卫用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包括大运汽车在内的本省汽车整车企业的产品。同时,引导本地企业、用户优先采购包括大运汽车在内的本省汽车整车企业生产的汽车。

  支持力度虽然逐年加大,但汽车产业毕竟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如仅靠企业自身努力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和经营压力。作为运城具有良好前景的新型产业,运城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还需要更有针对性和侧重性的政策扶持,以快速形成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带动作用,带动全市汽车配件业、物流业、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蓬勃兴旺,为我市经济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