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按主题分类>重要实事项目
索 引  号 :YC00101-0405-2017-0016 发文机构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体裁分类 :其他 发文字号 :
主题分类 :其他 主 题  词 :其他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2017年03月23日
标       题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方案的通知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方案的通知
来源: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表时间:2017-03-23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运政办发〔2017〕1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3月7日

 

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方案

 

第1章 总则

 

1.1总体思路

为切实做好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工作,保障水环境质量持续优良,本方案在科学谋划技术路线,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以“保障考核断面稳定良好”为根本目标,明确提出“保护优先、治理为主、强化保障”的保护思路,具体通过强化红线意识、严格监督管理,保护区域生态功能;控制陆源排放、净化河道环境,实现污染物减排;落实党政同责、加强部门联动,强化保障实施等三大方面保护措施,全面维护和保障运城市良好水体水环境质量与水生态安全。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2.2政府和部门规范性文件

1)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2)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晋政发〔201559号)

3)《山西省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4)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各市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的通知》(晋政函〔20161号)

5)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运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运政发〔20166号)

6)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的通知》(运政函〔20168号)

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1.2.3技术标准及规范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3)《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试行)的通知》(环办〔201122号)

4)《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

1.2.4其他资料

1)《山西省统计年鉴》(2015年)

2)《运城市统计年鉴》(2015年)

3)《运城市水资源公报》(2013年)

4)《运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5)《运城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112020年)

6)运城市环境统计数据(20112014年))运城市水质监测数据(20112014年)

8)《垣曲县水资源公报》(2015年)

1.3工作范围和时限

1.3.1工作范围

1)地表水断面考核情况

山西省人民政府下达的《运城市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运城市现状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地表水考核断面有2个,分别是亳清河上亳城断面和板涧河解村断面。本方案不对运城市境内4个黄河干流断面水质达标情况进行分析。目前,允西河与西阳河无监测断面。上亳城、解村2014年水质现状及2020年水质目标见表11

表1-1 亳清河与板涧河地表水断面水质目标表

序号

河流

断面名称

位置

2014水质

2020年目标

考核级别

1

亳清河

上亳城

垣曲县

国考

2

板涧河

解村

垣曲县

省考

2)控制单元划分情况

按照《运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控制单元划分结果,将亳清河-上亳城控制单元、板涧河-解村控制单元和黄河-南山控制单元确定为良好水体控制单元。各控制单元控制范围见表12

表1-2良好水体控制单元对应区域及一览表

序号

控制单元名称

断面名称

河流

河段长度(千米)

控制范围

1

亳清河-上亳城控制单元

上亳城

亳清河

56

新城镇、皋落乡、长直乡、华峰乡、王茅镇

2

板涧河-解村

控制单元

解村

板涧河

43

毛家镇、解峪乡

3

黄河-南山

控制单元

--

允西河

44

历山镇、英言乡、古城镇、蒲掌乡

西阳河

46

 

1.3.2工作时限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要求,依据山西省目标要求,结合运城市实际情况,本方案数据基准年为2015年,方案规划期为2016年-2020年。

1.4阶段性目标要求

《运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的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目标见表13

表1-3 运城市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断面比例目标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15.00%

15.00%

20.00%

25.00%

30.00%

结合良好水体水质现状,确定运城市良好水体控制单元的地表水监测断面年度水质目标如表14所示。

表1-4良好水体断面水质年度目标值

序号

断面名称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1

上亳城

2

解村

1.5技术路线

方案在明确工作范围与时限、确定各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目标的基础上,以控制单元为单位,通过对水质数据以及污染源排放现状分析,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全面分析良好水体保护区水环境优势与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水环境管理与治理两大类措施,分析环境与社会效益,提出保障措施,确保运城市良好水体质量保持稳定。

第2章 区域概况

 

2.1区域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

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区位于运城市东端,中条山南麓,黄河岸畔,东北与阳城、沁水两县毗连;北和翼城、绛县接壤;西与闻喜县交界;西南连接夏县;东邻河南省的济源市;南与河南省的渑池、新安隔河相望。区域范围为垣曲县全境,总面积1620平方千米,极点直线距离东西65千米,南北48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2°05′、北纬34°59′~35°26′。垣曲县政府所在地位于县境西北的新城镇,距运城市115千米。

2.1.2地形地貌

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区东、西、北三面环山,为较典型的山地地形,地势北高南低呈围椅状,地貌类型由北向南可分为侵蚀构造地形、剥蚀堆积地形、堆积地形。区域内山区面积1170.0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2.24%;黄土台原区、丘陵区404.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洪积、冲积平原区3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4%。区域最高海拔位于历山主峰舜王坪(2358米),最低海拔位于西阳河和黄河交汇处的马蹄窝(167米)。

2.1.3气象气候

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区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日照充足;夏季干热,雨量集中;秋季为时较短,多晴朗凉爽天气:冬季寒冷,风大雪少。

根据垣曲县气象站近20年(1990-2009)气象资料统计,县境的年平均气温为13.3℃,极端最高气温为40.5℃,极端最低气温为-13.7℃;年平均相对湿度60%;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6.7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090.0毫米;全年最多风向为NW;全年平均风速为2.8/秒。

2.1.4水文及水系特征

1)地表水基本情况

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区内主要河流均为黄河一级支流,以羽状沟谷自北向南注入黄河,从西到东依次为五福涧河、板涧河、亳清河、允西河、西阳河等5条河流。

板涧河。发源于闻喜县石门乡上阴,入垣曲后流经朱家庄、毛家湾,在解峪汇入黄河。河流全长69千米,河流面积330平方千米,其中垣曲县境内河流长43千米,流域面积228平方千米,最大洪流量450立方米/秒,最小洪流量0.35立方米/秒,比降1.8%,河床糙率0.400。河谷呈“U”字形,河床相对稳定。

亳清河。发源于闻喜县石门乡刘村,流经马家窑、刘庄冶、黑峪、新城、皋落、长直、王茅、古城等乡、村汇入黄河。河流全长56千米,流域面积1185平方千米,河床平均纵坡11‰,河床糙率0.035。亳清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7530万立方米,年清水流量为463.41万立方米。

允西河。发源于翼城县大河乡的母鸡沟,入垣曲县望仙,经同善、谭家、至古城汇入亳清河。河流全长68千米,流域面积569.9平方千米,垣曲境内流长44千米,流域面积376.15平方千米,河床比降为1.33%,河床糙率为0.04。河谷支沟比较发育,呈树枝状展布,属于稳定性河流。

西阳河。发源于沁水县下川境内,流经历山、英言、蒲掌、窑头马湾注入黄河。河流全长53千米,流域面积343.28平方千米,其中,垣曲境内流长46千米,境内流域面积232.98平方千米,河床比降2.5%,河床糙率为0.04。河谷呈树枝状展布,属于稳定性河床。

五福涧河。发源于夏县曹家庄乡东西交口一带,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曹家庄、温峪、架桑进入垣曲县境内,再流经毛家湾、解屿,在安窝乡汇入黄河。河流全长63千米,流域面积190.5平方千米,平均纵坡19.1%,河床糙率0.37。河谷发育成“V”字形,发源地高程为1203米,入黄口高程为200米左右,两岸山坡为灌木和杂草,覆盖较好,河床比较稳定。

 

2)五龙泉基本情况

垣曲县现有利用泉眼一百余处,利用量最大的泉源是五龙泉。五龙泉位于垣曲县城南部18公里处,地形为亳清河西岸阶地与河漫滩交接地段,泉水自奥陶系灰岩溢出,溢出带长达100米,为侵蚀下降泉。泉眼的下游,被不透水的燕山期火成岩所阻挡,使中奥陶统灰岩裂隙溶洞水无法继续以地下径流的方式正常运动,而在地形有利的地段溢出地表。区域可见15处泉眼,出露海拔标高420米,泉水多年平均流量0.322立方米/秒,水量比较稳定。

五龙泉排泄区面积1.53平方公里,2015年年平均流量0.211立方米/秒,在该区直接利用水利工程取水30.0万立方米,利用管井取水5.0万立方米。

2.1.5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水资源总量

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区地表水资源量11357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9434万立方米,两者重复量7986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2805万立方米。

区域内降雨充沛,是运城市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区。2015年区域降水总量87272万立方米,平均降雨深534.1毫米,相应频率80%,属偏枯年。

2)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区域地表水可利用量为3816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725万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总计4541万立方米。

区域供水系统主要以地表水工程供水为主。2015年,区域供水总量共计3774万立方米,其中,蓄水工程供水1796万立方米,引水工程供水112万立方米,提水工程供水1105万立方米,地下水供水439万立方米,污水回用322万立方米。

2015年,区域用水总量3452万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729万立方米,占比50.09%;林木渔畜190万立方米,占比5.50%;工业用水量828万立方米,占比23.99%;城镇公共用水量201万立方米,占比5.82%;居民生活用水量490万立方米,占比14.19%;生态与环境用水量14万立方米,占比0.41%

3)区域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区域内有一座中型水库,为后河水库,属于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总库容137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127万立方米,防洪库容371万立方米,已淤积库容13.0万立方米,年末蓄水量600万立方米。

区域内有5座小二型水库,分别是上庄水库、塬河沟水库、长涧水库、北沟水库及赵寨水库。水库总库容184.7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24.25万立方米,防洪库容27.05万立方米,已淤积库容26.82万立方米。另有塘坝55处,库容41万立方米。

2.1.6自然保护区

1)历山自然保护区

历山自然保护区1983年建立,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暖温带森林植被和猕猴、金钱豹、金雕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南部,中条山脉东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1′至112°31′,北纬35°16′至35°27′。历山山脉呈东北向西南走向,东西延绵长约23千米,南北最宽处20千米,总面积242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7542公顷,垣曲县境内4809公顷;缓冲区面积2722公顷,垣曲县境内1736公顷;实验区面积13936公顷,垣曲县境内8888公顷。

历山自然保护区属中低山石质山地,地层和岩石组成情况复杂。该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600800毫米,植物生长茂盛,素有“山西植物资源宝库”之称。保护区内有国家级保护植物树种连香树、领春木、青檀等,保存着华北地区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

保护区有两栖动物513种,爬行动物724种,鸟类50269种,兽类1650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金钱豹、金雕、黑鹳、大鸨、原麝等5种,二级保护动物有勺鸡、红隼、猕猴、大鲵等33种,山西省重点保护动物26种。

2)湿地自然保护区

山西省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天鹅等珍禽及其越冬栖息地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东经110°15′至112°05′,北纬34°36′至35°39′,包括河津市、万荣县、临猗县、永济市、芮城县、平陆县、夏县、垣曲县8县沿黄河的滩涂、水域和运城硝池、盐池及永济市伍姓湖,总面积86861公顷,是山西省目前最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36019.4公顷,缓冲区面积7325.5公顷,实验区面积43516.1公顷,垣曲县境内为保护区核心区的一部分。

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垣曲县东南部、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亳清河、允西河与黄河交汇口处,以小浪底库区为基础,总面积2906.9公顷。

湿地保护区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天鹅、灰鹤在我国北方主要的越冬停歇地。区域内分布的水禽和其它野生鸟类达200余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黑鹳、大鸨、遗鸥、海雕、丹顶鹤等40余种。

2.2区域经济社会概况

2.2.1行政区划

垣曲县现辖11个乡(镇),189个行政村,总面积1620平方千米,总人口23.5万人。11个乡(镇)分别为新城镇、历山镇、古城镇、王茅镇、毛家镇、蒲掌乡、英言乡、解峪乡、华峰乡、长直乡和皋落乡。

2.2.2人口分布与密度

2014年,垣曲县常住人口236619人,占运城市总人口数的4.5%,是运城市各县(区)中人口密度最小区域,人口密度为146/平方千米。其中,城镇人口数为110222人,乡村人口数为126397人,城镇化率为46.58%。良好水体保护区人口分布情况见表21

表2-1良好水体保护区人口分布

名称

(≈)面积

(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良好水体保护区

1620

236619

110222

126397

146

2.2.3社会经济指标

2014年,垣曲县地区生产总值为477885万元。三产总值如表2-2所示,其中,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最高,达到249448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52.20%。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最低,为39704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31%

表2-2良好水体保护区三产总值(单位:万元)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数额(万元)

477885

39704

249448

188733

占比(%)

100

8.31

52.20

39.49

2014年,垣曲县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特色农业稳步推进,工业集群化发展进入轨道,文化旅游稳步发展,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社会民生不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在全市排名大幅前移,财政总收入和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分别排在全市第三和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排名全市第二,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外贸进出口总额三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第3章 区域水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现状

 

3.1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3.1.1上亳城断面

上亳城断面位于亳清河入黄口上游上亳村,东经111°4851″,北纬35°819″。20122015年,上亳城断面水质为II类,亳清河总体水质状况为优。

2014-2015年,上亳城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显示,上亳城断面COD和氨氮月均值变化幅度较小,均未超过Ⅱ类水质标准。上亳城断面COD浓度维持在1214毫克/升,接近Ⅱ类水质标准;氨氮浓度均低于0.3毫克/升,2014年长期低于0.15毫克/升,达到Ⅰ类水质标准。

3.1.2解村断面

解村断面位于板涧河入黄口上游上解村,东经111°4542″,北纬35°611″。20122015年,解村断面水质为II类,板涧河总体水质状况为优。

2014年与2015年,解村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显示,解村断面COD和氨氮月均值变化幅度较小,均未超过Ⅱ类水质标准。解村断面2015年氨氮浓度逐月变化较大,但始终低于Ⅱ类水质标准。

3.2区域污染源排放及入河量核算

3.2.1点污染源分布情况

根据山西省环境统计数据及垣曲县2015年涉水企业统计数据显示,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区内点污染源主要是工业企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点源污染排放主要分布在亳清河-上亳城控制单元。

3.2.2点污染源排放情况

良好水体保护区点污染源在类型上以工业企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为主,区域上以亳清河-上亳城控制单元排放量最大。各控制单元各类点污染源排放情况如表31所示。

 

表3-1 良好水体保护区点污染源排放情况

控制单元

污染源类型

企业名称

排放总量(万吨)

COD排放量(吨)

氨氮排放量(吨)

亳清河-上亳城控制单元

工业企业

垣曲县舜皇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12

18

2.5

垣曲县五龙镁业有限责任公司(焦化厂)

0

0

0

垣曲清海铜业有限公司

0

0

0

山西中条山篦子沟矿业有限公司

0

0

0

山西垣曲燕尾沟煤业有限公司

0

0

0

垣曲县金达制粉有限责任公司

0.30

0.44

垣曲国泰矿业有限公司

0

0

0

垣曲县燕鑫薯业有限责任公司

30.35

97.1

0.44

山西沐风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1.00

1

0.10

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垣曲冶炼厂

180

220

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铜矿峪矿

0

0

0

规模化畜禽养殖

垣曲润茂科牧有限公司

22.91

2.166

垣曲县宏润科牧有限责任公司

8.55

1.72

垣曲县双城养鸡专业合作社

22.91

2.17

河堤养猪小区

16.85

3.34

上王村蛋鸡养殖小区

15.07

1.62

板涧河-解村控制单元

工业企业

山西中条山集团胡家峪矿业有限公司

0

0

0

黄河-南山控制单元

工业企业

垣曲县五龙实业有限公司洛家河铜矿

0

0

0

垣曲县五龙电解铜有限责任公司

0

0

0

山西山里红食品有限公司

1.20

4.50

0.20

垣曲县亨鑫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0

0

0

规模化畜禽养殖

垣曲县春红养殖专业合作社

2.52

0.58

垣曲县园林养殖专业合作社

13.96

3.23

垣曲县欣荣农林牧有限责任公司

16.13

3.16

垣曲县舜天牧业有限公司

54.47

0.85

古城北堡头养殖小区

10.02

1.06

南堡村养殖小区

11.75

1.21

南堡头养殖小区

10.61

1.15

垣曲县古城店头养殖小区

12.07

1.13

 

3.2.3污染物排放量统计

根据2014年运城市环境统计数据和《运城市统计年鉴》(2015),统计各类点源污染源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及氨氮排放量,同时,利用人口、人均用水量和水量排放系数等数据计算非点源废水排放总量和污染物排放量。

2014年,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区废水排放总量265.06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2162.36吨,氨氮排放总量307.08吨。其中,点源废水排放总量33.85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20.86吨,氨氮排放量30.92吨;非点源废水排放总量231.21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841.5吨,氨氮排放量282.96吨。各类污染源排放情况如表32所示。

表3-2 良好水体保护区各类污染源排放情况

良好水体保护区

排放总量

(万吨)

COD排放量(吨)

氨氮排放量(吨)

亳清河-上亳城控制单元

工业企业

31.65

98.54

0.55

规模化畜禽养殖

86.29

11.01

城市生活

78.79

275.76

31.52

农村生活

61.18

834.30

139.05

小计

171.62

1294.89

182.13

板涧河-上亳城控制单元

工业企业

规模化畜禽养殖

城市生活

10.42

36.46

4.17

农村生活

8.09

110.31

18.38

小计

18.51

146.77

22.55

黄河-南山控制单元

工业企业

1.2

4.5

0.2

规模化畜禽养殖

131.53

12.36

城市生活

41.50

145.24

16.60

农村生活

32.23

439.43

73.24

小计

74.93

720.7

102.4

总计

265.06

2162.36

307.08

3.2.4污染物入河量统计

根据《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综合考虑管网漏损、蒸发、渗漏、回用等因素,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运城市实际情况,确定各类污染源入河系数,计算污染物入河总量。污染物入河主要存在于亳清河-上亳城控制单元,化学需氧量入河量占比58.87%,氨氮入河量占比55.13%。各控制单元计算结果如表33所示。

表3-3 良好水体保护区各类污染源入河情况

良好水体保护区

入河总量

(万吨)

COD入河量(吨)

氨氮入河量(吨)

亳清河-上亳城控制单元

工业企业

31.65

98.54

0.55

规模化畜禽养殖

86.29

11.01

城市生活

47.27

165.46

18.91

农村生活

0.61

8.34

1.39

小计

79.53

358.63

31.86

板涧河-解村控制单元

工业企业

规模化畜禽养殖

城市生活

6.25

21.88

2.50

农村生活

0.08

1.10

0.18

小计

6.33

22.98

2.68

黄河-南山控制单元

工业企业

1.20

4.50

0.20

规模化畜禽养殖

 

131.53

12.36

城市生活

24.90

87.15

9.96

农村生活

0.32

4.39

0.73

小计

26.42

227.57

23.25

总计

112.28

609.18

57.79

3.3区域水环境容量核算

1)计算模型

根据《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结合运城市水文水质特征,良好保护区水体水环境容量计算选用一维水质模型。

一维水质模型基本公式如下:

 

积分求解得:

 

式中,沿程污染物浓度,毫克/升;

沿程距离,千米;

平均流速,米/秒;

起始断面污染物浓度,毫克/升;

      —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1/天。

根据良好保护水体断面设置情况以及流域内污染源分布情况,采用中点概化的方法,即将目标河段内所有污染物视为从河段中点处进入河流,分段计算河流水环境容量,并利用一维水质模型建立如下关系式:

 

式中:

W——目标河段水环境容量,吨/年;

Q——目标河段自然径流量,立方米/秒;

q——目标河段污染物排放量,立方米/秒;

Cs——目标河段下断面水质目标,毫克/升;

C0——目标河段上断面水质目标,毫克/升;

L——目标河段上断面到下断面距离,千米;

u——目标河段河段平均流速,米/秒。

 

2)参数选取

根据《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和《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有关参数选取的要求和规定,结合现有水文监测资料以及实地调研资料,确定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所需各类参数。

河段断面流量。采用各河段近十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或依据上下游河段流量,采用内插法、水量平衡法、类比法等方法推求断面流量。

河段断面流速。河流流速与流量关系如下式:

 

式中:u—河流平均流速,米/秒;

      Q—河流平均流量,立方米/秒;

      A—河流横向平均截面积,平方米。

根据实地调研资料或利用卫星地图数据,确定目标河段平均河宽与水深,计算得到河流横向截面积,进而求得目标河段平均流速。

上下游断面浓度。根据断面水质目标,确定断面初始浓度值。

衰减系数。利用两点法计算目标河段特定污染物的衰减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K—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1/天;

      CA—上断面污染物目标值,毫克/升;

      CB—下断面污染物目标值,毫克/升;

      L—河段长度,千米;

      u—河段平均流速,米/秒。

3)计算结果

亳清河、板涧河水环境容量计算参数选取如表34和表35所示。

表3-4 亳清河断面基本参数

            断面名称

参数

上亳城

水质目标Cs(毫克/升)

化学需氧量

15

氨氮

0.5

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K

(1/天)

化学需氧量

0.18

氨氮

0.09

流量Q(立方米/秒)

1.6

排污量q(立方米/秒)

0.03

上断面到下断面的距离L(千米)

56

设计流量下的河段平均流速u(米/秒)

0.5

表3-5 板涧河断面基本参数

             断面名称

参数

解村

水质目标Cs

(毫克/升)

化学需氧量

15

氨氮

0.5

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K(1/天)

化学需氧量

0.42

氨氮

0.35

流量Q(立方米/秒)

0.8

排污量q(立方米/秒)

0.002

上断面到下断面的距离L(千米)

43

设计流量下的河段平均流速u(米/秒)

0.32

经计算,亳清河、板涧河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如表36所示。

表3-6  2014年良好水体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控制单元

环境容量

化学需氧量

(吨/年)

氨氮(吨/年)

亳清河-上亳城

867.22

160.47

板涧河-解村

403.119

81.17

总计

1270.34

241.64

 

 

 

第4章 保护优势与风险分析

 

4.1水环境现状优势分析

1)地处中条山脉迎风坡,年降雨量大,提升河流污染物稀释降解能力

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区位于运城市垣曲县境内,垣曲县为较典型的山地地形,南部低缓,西部与北部为高山,中部为垣曲山间盆地,呈北宽南窄的葫芦形展布。运城市气候受西风带和东亚季风两个环流控制,68月盛行东南风,受太平洋暖湿气流控制和中条山地形的抬升作用,区内降水充沛。从降水量时空分布上看,良好保护区降水量总体走势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年降水量在500800毫米之间,属于运城市降水量最大的县。全市实测最大点雨量808.6毫米,出现在垣曲县历山雨量站。2015年,垣曲县年降水量为87272万立方米,排名运城市各县(区、市)第一。良好保护区域内丰富的降水,补给了板涧河、亳清河、允西河与西阳河径流量,进一步提高区域内河流污染物稀释降解能力,促进上亳城与解村断面水质达标。

2)良好水体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丰富,水源涵养能力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良好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气候环境,使各种野生动植物相宜生长,植被种类丰富,享有“山西天然植物基因库”之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2%,植被覆盖率达85%,是山西省确定发展的重点生态旅游基地之一。黄河-历山风景区被列为山西省“十大”景区之一和山西省“两区”重点开发项目。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黄河中游地区唯一的斑块状落叶阔叶原始森林,区内古木参天,动植物种类繁多,仅种子植物就有1700余种,野生动物256种,植被覆盖率85%,呈复层林状,形成过渡性、特殊的暖温带森林植被类型,该区环境闭塞,生态平衡,植被群落稳定。垣曲县山地草原、森林面积约为人口居住面积的5-6倍。丰富的森林与草地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当地水源涵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并且植被对汇入河流的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有着过滤、吸附、降解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区域内水环境质量。

3)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后全部回用,未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垣曲县污水处理厂年处理污水318.42万吨,2013年,垣曲县住建局与中条山北方铜业公司签订了中水使用协议,污水厂出水作为工业用水回用至北方铜业公司,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污水厂出水未向环境水体排放,使得亳清河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4)人口密度较小,国土面积广阔,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较小

2014年,垣曲县常驻人口为236619人,排名全市倒数第三,区域面积1609.27平方公里,排名全市第一,人口密度为145/平方千米,为运城市各县(市、区)中最小。良好水体保护区内工业企业数量为20个,主要集中在亳清河流域,其中有13家企业能够将废水处理后循环利用,剩余7家企业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区域内人均废水排放量与单位面积废水排放量情况如表41所示。

表4-1 良好水体保护区人均与单位面积排放量情况

       项目

 

地区

人口(人)

国土面积

(平方千米)

工业废水排放量

(万吨)

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吨/人)

单位面积

废水排放量

(吨/平方千米)

板涧河-解村控制单元

18860

408

0.00

0.00

0.00

黄河-南山

控制单元

75122

659

1.20

0.16

18.21

亳清河-上亳城控制单元

142637

542.27

31.65

2.22

583.66

垣曲县

236619

1609.27

32.85

1.39

204.13

运城市

5252258

14182.78

7452.52

14.19

5254.62

山西省

36479599

156700

49250.17

13.50

3142.96

从总量上看,良好水体保护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运城市的0.44%,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单位面积废水排放量分别为运城市平均水平的9.80%3.88%,远远低于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无论从绝对值或是相对值比较,良好保护区均是运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少的区域,特别是板涧河-解村控制单元以及黄河-南山控制单元,几乎保持了自然原始风貌,开发利用程度低。较少的工业废水排放量,降低了地表水体污染风险,地表河流能够较少地受到污染物侵害与破坏,水质持续保持优良。

5)十八河尾矿库接纳企业排水并作为回用水源,有效缓解亳清河纳污负担

十八河尾矿库于上世纪70年代投入使用,主要承担铜矿峪、篦子沟两个选矿厂生产的尾砂堆放。尾矿和水的混合物通过管道向尾矿库内排放,通过沉淀、沉积形成尾矿堆积坝,尾矿中的水沉积存储于尾矿库,通过回水管线送回车间用于锅炉冷却和选矿,年回用量约725万立方米。十八河尾矿库设计总库容1.2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0.85亿立方米,坝高84米。目前,尾矿库已堆存尾矿约0.73亿立方米,服务年限即将到期。为此,北方铜业公司已委托第三方对尾矿库扩库增容展开技术论证,保证尾矿库安全正常运行。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尾矿库,十八河尾矿库在缓解亳清河纳污压力、保障地表水径流量、节约水资源、维护水环境质量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

4.2水环境质量问题与风险分析

1)小浪底引黄工程施工涵洞渗水对板涧河水质影响明显

正在施工的小浪底引黄输水涵洞工程位于解峪乡,紧邻板涧河,施工地点位于解村断面上游约1公里处。由于山体岩层呈红褐色,在对山体进行爆破和开凿作业过程中,大量山体内的裂隙水与施工冷却水混合后形成呈红褐色的水流顺势流出,加之施工方疏于监管,未及时采取分流或跌水等措施,导致施工点下游的板涧河河水呈淡红褐色,泥沙量增大,对解村断面水质存在一定影响。

2)亳清河城区段景观工程施工活动增加下游河流泥沙量

20137月,垣曲县启动了亳清河县城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全面完工,下游部分河段仍在进行收尾工作。由于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河道硬化、植被栽种等工程,导致河底部分底泥与沙石上翻,随水流向下游流动,造成上亳城断面水质轻微浑浊,悬浮固体较多

3)垣曲县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尚未配套建设,企业废水排放无法统一管理

垣曲县人民政府同意建设垣曲县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园区分南北两区,规划铜、镁冶炼及深加工、建材、黑色金属采选与深加工、医药制造等五大产业共13个规划项目。园区内已规划在南部片区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设计规模2.4万立方米/日,主要处理园区生活及工业排放污水。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入驻园区开展生产活动,企业产生的废水虽经企业内部处理后部分回用或排放,但仍未得到统一有效收集和进一步处理,对亳清河水质恶化产生潜在威胁。

4)板涧河沿岸农村生活污水存在散排现象

解村断面上游毛家镇清泉漂流附近清泉村、楼子沟村、前河村、下窑眼村等农村污水尚未进行统一收集,污水顺地势沿沟渠流向河道,生活污水量较大时可能导致污染物入河量增大,对断面水质恶化风险增加。

 

第5章 区域水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区控制单元水质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人为活动干扰情况,提出水环境治理措施与管理措施两大类手段,一方面通过落实和加强管理完善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机制,另一方面通过治污和防控工程降低水质与生态恶化风险。

亳清河-上亳城控制单元是良好水体保护区内经济最发达、人类活动最活跃和污染风险最大的区域,因此,该控制单元遵循“治理为主、管控为辅”的防治思路,通过一系列水污染防治工程防范水环境恶化风险,辅以环境管理制度要求,实现精准治污;板涧河-解村控制单元与黄河-南山控制单元区域内人类活动较弱,排污量较小,水环境状况良好,按照“管控为主、治理为辅”的防治思路,通过各类管理措施加强区域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维持区域内良好生境。

5.1水环境管理措施

5.1.1建立沿河巡查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河段日常巡查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强调要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全面逐级建立河长体系,加强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以板涧河、亳清河为重点,每个沿河乡(镇)确定两名巡查员,对乡(镇)所辖河段内的水质变化、沿河排污、倾倒垃圾等情况进行日常巡查,特别是垣曲县源清污水处理厂排放情况,要根据出水水质及时确定排污是否超标,巡查情况定期以文字形式上报县环保局污防股。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存在对水体水质产生严重影响的排污活动,或发现河道水质明显恶化而未能找到原因,巡查员应及时向县环保局污防股报告。对沿河进行的重大施工项目,特别是板涧河小浪底引黄工程、亳清河河道治理项目等对断面水质产生明显影响的工程,应及时向有关单位了解工程进度,定期向上级环保部门汇报情况。县级环保部门应根据巡查情况,协调有关单位就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问题,责令整改,确定整改期限,定期复查,确保水体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5.1.2强化生态红线实施监管

20165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印发《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61162号),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山西省生态红线划定结果,加强环评、排污许可、能评、用地许可、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入河排污口设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等后评估和监督检查,特别是在历山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落实红线管控要求,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落实情况日常巡查、现场核查等制度,强化红线管控落实情况的执法监督。

5.1.3加强湿地保护与管控

按照201611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湿地保护制度修复方案》(国办发〔201689号)相关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维护古城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和作用的可持续性。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管护联动网络,创新湿地保护管理形式。建立湿地用途管控机制,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禁止擅自征收、占用国家和地方重要湿地,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一般湿地,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复,禁止开(围)垦、填埋、排干湿地,禁止永久性截断湿地水源,禁止向湿地超标排放污染物,禁止对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鱼类洄游通道造成破坏,禁止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其他活动。

完善生态用水机制。水资源利用要与湿地保护紧密结合,统筹协调区域或流域内的水资源平衡,维护湿地的生态用水需求。从生态安全、水文联系的角度,利用流域综合治理方法,建立湿地生态补水机制,明确技术路线、资金投入以及有关单位的责任和义务。水库蓄水和泄洪要充分考虑相关野生动植物保护需求。

5.1.4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2016224日,环保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环办环评〔201614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在明确并保护生态空间的前提下,优化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在符合空间管制和总量管控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区域(流域)产业发展的环境准入条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根据亳清河、板涧河水质目标和垣曲县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明确区域环境准入条件,细化功能分区,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实行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到2020年,组织完成县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

合理确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严格控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等项目环境风险,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施。

5.1.5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结果

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散养密集区要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

5.1.6全面推进排污许可制度

2016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排污许可制是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是企业守法、部门执法、社会监督的依据。

通过实施排污许可制,落实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根据上亳城、解村断面水质考核目标,逐一核算板涧河、亳清河、西阳河、允西河流域内各企事业单位排污许可总量,逐步实现由乡(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向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转变。做好排污许可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有机衔接,新建项目必须在发生实际排污行为之前申领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中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内容应当纳入排污许可证。到2018年,完成覆盖板涧河、亳清河、西阳河、允西河流域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特别是对于亳清河县城及下游段、板涧河毛家镇段等经济活动较为活跃的河段,企事业单位必须持证排污、按证排污,不得无证排污。企事业单位应及时申领排污许可证,明确单位责任人和相关人员环境保护责任,不断提高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水平,自觉接受监督检查。推动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建立排污台账,定期报告并公开排污数据以及其他许可证载明事项的执行情况,接受监督。

垣曲县环保局应依证严格开展监管执法,重点检查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的落实情况,通过执法检测、核查台帐等手段,核实排放数据和报告的真实性,判定是否达标排放。按照“谁核发、谁监管”的原则定期开展监管执法,首次核发排污许可证后,应及时开展检查;对有违规记录的企事业单位,应提高检查频次;对污染严重的焦化、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企业加大执法频次与处罚力度,推动去产能工作。

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根据违法情节轻重,依法采取按日连续处罚、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停业、关闭等措施,严厉处罚无证和不按证排污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垣曲县环保局检查发现实际情况与环境管理台账、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等不一致的,可以责令作出说明,对未能说明且无法提供自行监测原始记录的,依法予以处罚。

5.2水环境治理措施

5.2.1亳清河-上亳城控制单元

1)积极推进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与配套管网建设

针对目前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废水排放缺乏统一管理的问题,并根据《山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按照《垣曲县低碳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划内容,加快实施垣曲县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配套雨污分流管网以及在线监测装置建设工程,有效治理工业废水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

2)强化县城及周边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垣曲县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20000/日,目前实际处理能力为8000/日,应加快进行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将县城周边农村污水引入市政管网进行处理,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同时,开展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减少污泥对水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3)持续开展亳清河河道整治工作

实施亳清河二期河道治理项目,重点针对沙沟与亳清河交汇处河滩至下游上亳城断面河道及两岸生态环境进行清淤、河道硬化、景观修复等工作,恢复河流生态功能。全面实现亳清河县城段景观化,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5.2.2板涧河-解村控制单元

以保持生态环境为核心,对解村断面上游10公里以内沿河两岸村庄生活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和处理,同时开展河道治理,栽种植被,增强水源涵养能力,防止水土流失。

5.2.3黄河-南山控制单元

加强允西河与西阳河河道治理,开展水源涵养林建设,新建和加固堤防,提高河道行洪能力,防范雨季发生水土流失和淤积河道,维护河流两岸生态环境。

5.3重点规划项目类型及投资情况

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区重点规划项目共7项(附件1),包括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市政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农村污水收集与处理、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等五大类,总投资21725万元。各控制单元重点规划项目数量及投资情况见表51

表5-1 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区各控制单元重点规划项目投资情况

控制单元

项目类别

项目数量

总投资

(万元)

亳清河-上亳城

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市政污泥处理处置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4

12025

板涧河-解村

农村污水收集与处理、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2

3525

黄河-南山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1

6575

合计

7

21725

 

第6章 目标可达性与效益分析

 

6.1目标可达性分析

亳清河、板涧河、允西河、西阳河水质现状优良,河道内污染物较少,人类开发活动不频繁,根据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结果分析,水环境容量远高于污染物入河量。县城污水管网的建设,将使得城镇污水收集率达到75%以上,并使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达到50%以上,有效解决城镇生活污染问题,促进上亳城断面持续稳定达标。垣曲县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的建成,将有效控制亳清河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亳清河水质恶化风险。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维护和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此外,通过在规划期内实施的一系列环境制度建设与管理保护措施,水环境恶化风险将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规范化管理将进一步加强,有望在规划期内实现上亳城与解村断面保持现状水质不恶化的目标,若各类工作推进有序,断面水质则有可能进一步提升。

6.2环境效益分析

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方案的实施,将持续维护和改善良好保护区内水环境质量与水生态安全,沿河非点源排污、各类工程对水质造成的影响将能够及时得到控制和消除,有利于维护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屏障,确保河流水质持续保持稳定良好,良好保护区生态空间将得到合理利用,同时将推动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畜禽养殖点源排放量将得到有效削减,促进水质稳定达标,有利于实现各类点源排污口进行精确化管理,控制点源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污染物排放与水质恶化风险,同时有助于利用市场投融资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具有环境正效益。

6.3社会效益分析

短期内,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噪声以及造成的局部交通不畅等弊端势必会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同时,搬迁人口的产生有可能改变搬迁居民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方式。而河岸带治理以及河滨公园的建设将为沿河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地,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增加居住幸福感。总体来看,规划项目的实施在短期内表现为负影响,但随着各类项目的建成,流域内居民生活水平将得到提高,具有长期正影响。

 

第7章 保障措施

 

7.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联动机制

运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组织实施运城市良好水体保护工作的开展,统筹安排、协调各项任务具体推进,妥善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重大问题。垣曲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是落实良好水体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

主动建立亳清河、板涧河、西阳河、允西河等流域上下游各乡(镇)政府以及环保、水利、住建、农业、林业、发改等有关单位及利益关联者的联动机制。运城市与垣曲县两级环保部门负责人要做好牵头组织工作,各方以联席会议的形式共同协商,达成共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各控制单元河流的基础资料、沿岸工业企业排污状态、生活污水排污情况、治理措施等进行交流、共享和公开,进一步加强政府与部门协作,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方案内容。

7.2强化组织实施,严格考核问责

垣曲县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本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应积极探索构建有利于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体制机制。实施主体要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沟通衔接,强化协调配合,按照方案确定的任务和措施,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分年度对各项任务和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依据有关规定,将其作为对责任领导和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以及水污染防治相关资金分配的参考依据。要切实做到党政同责,对年度考核成绩不佳或未通过年度考核的,实行约谈制度。对整改不力的可对有关企业实施建设区域限批。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水环境污染事件的,以及干预、伪造数据和没有完成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要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并且实行终身追责制度。

7.3拓展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

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动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推进环保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积极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担保。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水环境保护投入。

探索尝试采用委托经营或转让-经营-转让(TOT)方式,将已建成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转交给社会资本运营管理,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试点,总结新型模式经验,规范选择项目合作伙伴,积极协调有关单位,着力支持水污染防治领域PPP项目融资,编制水污染防治PPP规划,加强项目储备,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确保各项工程顺利运行。

7.4加强信息公开,促进公众参与

严格依法公开各类环境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研究发布工业集聚区环境友好指数、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城市环境友好指数等信息。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客观规律的认识,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开展环保社区、学校、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

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健全举报制度,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作用。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环境问题。通过公开听证、网络征集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对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的意见,积极推行环境公益诉讼。

 

 

附件1

 

重点规划项目

 

附表1-1  亳清河-上亳城控制单元重点规划项目清单

序号

流域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投资

(万元)

实施期限

责任单位

1

亳清河

垣曲县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垣曲县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配套污水与雨水管网、在线监测装置

7000

2016.12-2017.12

园区

管委会

2

亳清河

县城污水管网建设

工程

雨污分流管网改造1千米,污水处理厂配套新建污水管网5千米

600

2016.3-2018.5

垣曲县

住建局

3

亳清河

垣曲县市政污泥处理处置工程

日处理10万吨污泥处理处置设施

800

2016.5-2018.10

垣曲县

住建局

4

亳清河

亳清河二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新建及加固堤防14.5千米

3625

2017.3-2018.11

垣曲县

水利局

合计

 

12085

   

 

附表1-2  板涧河-解村控制单元重点规划项目清单

序号

流域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投资

(万元)

实施期限

责任单位

1

板涧河

板涧河农村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

清泉村、楼子沟村、前河村、下窑眼村等村庄生活污水管网建设

400

2017.1-2018.12

垣曲县

环保局

2

板涧河

板涧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新建及加固堤防10千米

3125

2020.3-2021.11

垣曲县

水利局

合计

 

3525

   

 

 

 

附表1-3  黄河-南山控制单元重点规划项目清单

序号

流域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投资

(万元)

实施期限

责任单位

1

允西河

西阳河

允西河、西阳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允西河新建及加固堤防12.5千米

西阳河新建及加固堤防13.8千米

6575

2018.3-2020.11

垣曲县

水利局

合计

 

6575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