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运城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常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以“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为总要求,以“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为总抓手”,上下一心,务实苦干,全市经济增速达到了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经济增速重回合理区间
2017年,运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7.0%)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逐步回升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速在2014年以来首次重回合理区间(2014年-2016年GDP增速分别为5.0%、1.8%、4.0%),高于去年同期3.0个百分点,总体好于年初预期。从2017年四个季度看,GDP增速稳定在7.0%-7.9%之间,一季度和上半年GDP分别增长7.9%和7.5%,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增长速度;前三季度增速略有回落,增长7.0%,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全年增长7.0%,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与全省增速持平,全市经济形势向好趋势明显。
二、经济增长动力出现积极变化
2017年,在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减弱的情况下,工业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加大,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3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3.1亿元,同比增长3.7%,对GDP的贡献率达8.4%,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6.8亿元,同比增长8.1%,对GDP的贡献率达43.1%,拉动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6.2亿元,同比增长7.2%,对GDP的贡献率达48.5%,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
三、PPI总体回升,传统行业继续领跑
2017年,全市工业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在供给侧改革下整体市场环境的向好,市场供求关系得到较大改善,PPI结束了2012年以来连续五年的下降态势,2017年PPI累计达到118.5%,比上年全年提高18.5个百分点,主导产品价格大幅回升,带动全市工业生产增势有力,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82.3亿元,同比增长8.7%,高于上年同期6.5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02.7亿元,同比增长8.9,高于上年同期6.6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传统行业继续领跑,七大传统行业实现增加值193.3亿元,同比增长12.6%,快于规上工业3.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大幅提升。
四、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第三产业占比连年增加
2017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5.9::36.4:47.6,与上年全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6个百分点,从2012年-2016年,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38.6%、41.6%、42.3%、46.1%、47.0%),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对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县域经济总体发展良好
2017年,是全市经济发展实现由“疲”转“兴”重大转折的一年,是全市各项工作谋新篇、开新局的一年,各项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县域经济总体发展良好。13个县(市、区)中,有4个县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增速最高的是闻喜县,增长13.3%,高于全市6.3个百分点,其次是垣曲县、绛县、新绛县,分别增长7.5%、7.2%和7.1%;3个县与全市增速持平,分别是盐湖区、平陆县和永济市,增长7.0%,7个县(市、区)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