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数据>统计分析
2018年运城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简析
发表时间:2019-02-25 12:00

2018 年,运城市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2.3 亿元,同比增长 8.3%,增速比2017年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82.8 亿元,同比增长 4.3%。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增速震荡回落

2018 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总量实现792.3亿元,分季度零售总额温和放大,由一季度185.0亿元逐步增长至四季度210.1亿元。同比增速呈现震荡回落趋势,由一季度增长8.4%上升至1—2季度的9.4%,随后在后两个季度连续回落至8.7%和8.3%。

捕获14.JPG

(二)乡村消费较快增长

2018 年,全市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84.3亿元,同比增长 12.0%,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608.0 亿元,同比增长 7.2%。乡村消费增速比城镇消费增速高 4.8 个百分点,对全市消费品市场的拉动力继续增强。

捕获15.JPG

(三)住餐业较快发展,批发业增长放缓

分消费市场行业看,全市四大消费行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宽消费领域,创新市场营销方式 , 总体保持了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其中住餐业较快发展,批发业增长放缓。

2018 年,全市住宿业实现营业额30.9 亿元,同比增长 11.3%;餐饮业实现营业额77.0 亿元,同比增长 13.5%,均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全市批发业实现销售额572.8 亿元,同比增长 5.4%;零售业实现销售额 927.1 亿元,同比增长10.7%;批发业销售增长明显低于其他三个行业。

(四)消费升级持续拉动消费增长

限额以上分类消费数据显示,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较快增长。其中,家具类实现零售额 23.3 亿元,同比增长 22.5%;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 9.2 亿元,同比增长 14.1%;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3.9亿元,同比增长12.2%;石油及制品类实现 42.0 亿元,同比增长18.4%。

部分日用消费品类商品零售额回落。粮油、食品类实现零售额15.9亿元,同比下降8.4%;饮料类实现零售额2.3亿元,同比下降1.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实现零售额13.2亿元,同比下降5.3%。日用消费品类商品的零售渠道多样化对限上单位分类零售额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零售额增长较快,实现零售额2.8亿元,同比增长18.2%。

(五)县域消费平稳增长

全市县域消费平稳增长,各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波动最高相差1.1个百分点。

高于全市平均增速的县(市)有7个,分别是平陆县(9.2%)、万荣县(9.1%)、绛县(9.0%)、稷山县(9.0%)、永济市(8.8%)、闻喜县(8.5%)、芮城县(8.4%)。河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全市持平,同比增长8.3%。

低于全市平均增速的县(区)有5个,分别是盐湖区(8.2%)、垣曲县(8.2%)、新绛县(8.0%)、夏县(7.5%)、临猗县(7.2%)。

二、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回落,比重走低

从增长速度看,限上零售额增速低于社零总额增速。2018 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含个体户)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82.8 亿元,同比增长 4.3%,低于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0个百分点。并且,限上零售额的增长速度呈现明显回落趋势,全年增速比1—3季度低1.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低3.8个百分点,比1季度低0.8个百分点。

捕获16.JPG

增速回落导致限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持续下降,2018 年全市限上零售额比重为35.7%,比 2017年(42.1%)下降了 6.4 个百分点。一定程度折射出我市限上贸易企业经营情况下滑,居民消费意愿下降,不利于全市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二)本土电商急需加速发展,应对消费外流趋势

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店铺消费模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本地消费的“分流效应”越来越明显,也是限上贸易企业零售额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高度重视。

运城市地处内陆,电商企业极度缺乏,且发展缓慢。2018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仅2.8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额1.0%。以线上销售为主的限上批零企业屈指可数,严重不足。如果全市电商销售不能顺应潮流,形成规模,加速发展,网上销售产生的消费流出将对实体商贸产生持续的更大的的冲击,进一步影响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

(三)新的消费增长点急需培育

限额以上分类消费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汽车类零售额实现71.4亿元,占比25.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实现42.0亿元,占比15.1%,二者合计占比高达40.9%,对全市限上零售额的增长影响极大。

作为大宗居民消费,汽车石油类消费不可或缺,但这种二者独大的格局也反映出本市消费增长点的匮乏,不利于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2018年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3.7%,就对全市消费数据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新的消费增长点急需培育,消费升级的步伐应当更快一些,切实把有效供给、优质供给融入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当中,多点发力,真正实现消费作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