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稳步促进消费增长,聚焦重点行业企业,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市生产形势总体向好,需求规模不断扩大,新动能活力释放,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明显成效。
一、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一)上半年经济平稳运行,逐季向好。
上半年,全市GDP为101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快于一季度增速1.4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逐季向好。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5亿元,同比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4%;第二产业增加值409.8亿元,同比增长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6%;第三产业增加值484.2亿元,同比增长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2.1%、40.3%和47.6%,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三产业占比分别上升0.1、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7个百分点。
(二)主要行业回升明显,有力支撑经济增长。
农业持续较快增长,形势向好。上半年,全市聚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持续打造现代果业示范园区,推进中药材生产区域布局,南渔北移,特色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业多样化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138.2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GDP增速2.1个百分点。水果、药材快速增长,产值分别增长11.2%、11.1%;畜牧业、渔业较快增长,产值分别增长8.5%、8.0%;水果、畜牧对农业产值增长贡献较大,合计贡献74.2%。
工业经济回升有力,转负为正。上半年,在一系列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政策措施和对企精准帮扶作用下,工业企业生产不断改善,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增速比全省快4.1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工业好于非煤工业,增加值较快增长14.5%;非传统行业好于传统行业,增加值增长5.2%。全市35个大类行业中,近六成行业实现同比增长,11个行业呈现两位数以上增长。支柱行业持续恢复向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4.5%、29.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8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总体平稳,当月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持续恢复带动下,工业对经济的贡献明显增强。上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352.8亿元,同比增长5.5%,快于一季度增速7.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3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5.5%,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服务业持续恢复,增势平稳。上半年,假期经济动能释放,活力彰显,相关行业发展向好。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5%,增速快于一季度0.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持续恢复,增加值增速快于一季度3.8个百分点。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看,1-5月份航空运输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3.1%,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7%。现代服务业金融业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稳步恢复,分别增长1.2%、2.1%,比一季度加快0.6、0.4个百分点。
(三)区域经济恢复向好,更趋协调。
上半年,各县(市、区)经济延续恢复态势。分县(市、区)看,全市13个县(市、区)GDP增速12正1负,新绛、平陆扭负为正。全市13个县(市、区)GDP增速与全市相比呈“10高3低”,垣曲、临猗、永济3县域增速高于6%,分别增长6.9%、6.7%和6.1%;绛县、河津2县域增速超5%,分别增长5.7%和5.6%;稷山、新绛、芮城、夏县4县域增速超4%,分别增长4.5%、4.1%、4.1%和4.0%;万荣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增长3.7;其余3县域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势较好,13个县域中10个县域增速高于5.5%;第二产业回升明显,发展态势持续向好,13个县域增速呈“10正3负”,4县域扭负为正;第三产业平稳增长,13个县域与全市相比呈“9高4低”。
二、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投资消费持续恢复,结构改善。
投资平稳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强劲。全市聚焦项目建设,早谋划、强协调、促落实,各项“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6.6亿元,同比增长3.5%。设备工器具购置快速增长,完成85.9亿元,增长27.7%。民间投资规模扩大,增长5.3%。新能源汽车制造、新能源发电投资分别增长289.9%、25.8%。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3.5%。全市省级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4.5%。
消费稳步扩大,升级类产品需求旺盛。今年以来,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假期经济活力释放,全市消费市场持续恢复。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6亿元,增长2.8%。升级类产品需求旺盛,通讯器材类增长15.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居民消费习惯改变,网络零售带动明显,上半年,全市限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实现11亿元,同比增长8.3%,明显快于限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增速8.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实体店铺零售中,专业化集成化店铺优势明显,便利店、专业店、集合店零售额分别增长8.3%、7.6%和47.7%。
(二)新经济活力蓬勃发展,势头良好。
工业新动能加快发展。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一季度增速4.5个百分点,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4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超110%。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7.5%,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90.1%。
制造业服务业协同融合发展。全市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与制造业相关的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1-5月份,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2%,其中:专业技术服务业增长11.7%,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增长37.1%。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9.3亿元,占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24.0%。1-5月份,规模以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样本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3.7%
线上消费促进传统行业焕发活力。直播电商、网上消费等新业态发展迅速,促进传统行业较快发展,线上线下产业融合推动邮政寄递业规模快速扩张。1-5月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2亿件,同比增长41.6%。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0.9亿件,同比增长62.4%。
(三)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向“绿”而行。
节能降耗形势良好。今年以来,全市持续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不断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正加速推进,节能降耗形势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06.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9%,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下降7.4%。
新能源产品市场较好。从消费看,上半年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5.1%,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9.1%,远超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四)文旅融合加速发展,出圈出彩。
全市持续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依托资源禀赋,完善软硬件服务,打造新亮点新特色,国宝第一市出圈出彩。央视“五一”报道,运城位列全国小众旅游目的地第二位;6月12日,“与辉同行”走进运城,将永乐宫壁画、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展示给全国各地的人们,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上半年,全市重点监测的9家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实现门票收入和经营收入分别增长27.6%、52.5%和23.5%,分别比一季度加快33、28.3和24.5个百分点;从6月当月看,分别增长45%、98%和53.5%。
(五)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显效发力。
全市持续完善惠企相关政策,强力推进各项政策落细落实,政策覆盖面逐渐扩大,受惠企业逐渐增多,从二季度规下服务业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可见一斑。从规模以下服务业有效样本单位共277家企业看,本季度所有企业均享受到了一项或多项政策优惠。其中,226家企业享受了税收政策优惠,25家企业享受了国家财政资金支持,15家企业享受了地方财政资金支持,17家企业享受了社会保险的政策支持,15家企业享受了银行贷款优惠。1-5月份,样本企业营业收入为2.6亿元,同比增长4.9%。
总的来看,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加压奋进、担当作为,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特色农业优势显现,工业生产转负为正,服务业保持恢复态势,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市场需求仍需提振,投资后续动力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利润改善仍需加力;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钢铁、建筑业低位运行;部分龙头企业承压前行,面临发展困境。面对当前形势,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扩内需、稳增长,以更大力度落实落细一揽子稳增长政策,以更优服务切实解决行业、企业发展经营难题困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持续培养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