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是历史的回声,也是时代的号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破藩篱、革积弊、去沉疴,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新进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在河东大地,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号角嘹亮,全面深化改革亦如全国各地一样步履铿锵有力、效能得到充分释放——新征程上,市委坚定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前瞻30年、谋划15年、做实近5年,贯通上情、市情与民情,部署的393项年度改革任务如期完成373项,116项改革试点完成了108项,其余20项改革任务和8项改革试点作为本年度重点改革工作,正蹄疾步稳、有序推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坚定扛起重大政治责任,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在河东大地细化为实践探索的施工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景画
立足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价值取向,为全面深化改革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
越是恢弘的改革蓝图,越需要基层改革者的勇毅与担当!
面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和课题,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突出“破”与“立”并举、“制”与“治”融通,高位推进改革事项,全力以赴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更深层迈进、向更宽领域拓展,以一域突破为全局添彩。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后半篇文章”蹄疾步稳,完成了社会工作部门、农业农村部门以及国防动员体制等事业单位改革,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数据局等挂牌成立;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执法事项全覆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创出全国监察体制改革的“运城模式”,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
——聚力重大战略实施系统部署、强力推进,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连续3年将其列入全市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领衔推动,谋划实施“双十工程”项目243个、“五条绿色走廊”项目267个、总投资116.7亿元的“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2023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考核全省排名第一。
——瞄准制约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全链条开展制度创新,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创新实施“一季一签约、一季一开工、一季一观摩、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报”项目推进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政府+链主+园区”招商、乡村e镇建设、专业镇建设等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
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沉甸甸的全面深化改革成就,彰显着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辩证统一,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贡献了运城智慧、运城力量。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攻坚克难,“五位一体”改革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为中国式现代化运城实践延展出广阔空间
改革已步入“深水区”,任务之全、内容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面对繁重改革任务,我市注重增强各项改革间的关联性、系统性,牵住改革“牛鼻子”,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主”与“次”的任务,纵深实施了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改革举措,形成多点突破、次第开花、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经济体制改革攻坚赋能。围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要素化改革、打造“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等改革,构建起了具有运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运城市成为全省唯一的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入围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改革,2023年全市省级“链主”企业达到7家,排名全省第二,签约项目、开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全省第一;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打造“三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跻身2022全国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32个,位居全省第一。
——文旅体制改革凝心铸魂。紧紧围绕打造知名旅游强市目标,统筹推进文旅融合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涉旅文物管理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完成了关帝庙、永乐宫、李家大院三大国有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1年我市成为山西省唯一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2024年成为全国最受游客欢迎的20个小众旅游目的地之一。
——社会民生改革释放红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放权赋能”激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举措被国家卫健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国交流,16家基层卫生机构获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2年“优质服务基层行”通报表扬,全市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受到国家表彰,创建了全省首家零工市场,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全面推广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建成“嵌入式”养老机构52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1468个,数量全省前列,受到民政部表扬;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5%,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降至3.9%。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增绿增色。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以绿为底、向绿而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运城正在形成;能源革命综合改革2023年全省考核第一,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全省最高达到63.1%,风光发电装机容量进入全国前列;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快“三河两山三湖”生态修复治理,退盐还湖稳步实施,大力实施退耕还湿、退耕还绿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和重点民生环保项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逐步形成;强化“夏季攻势”、秋冬防攻坚,完成59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10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达80%。
……
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办实事,以高质量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为中国式现代化运城篇章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围绕全方位转型先行先试,各项改革试点示范引领、积聚成势,用改革举措破解高质量发展中的难题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我市珍惜每一次改革“试点”机遇,因地制宜抓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先行先试,创造性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努力为全国全省探索更多具有先行性、突破性,可复制、可借鉴、可持续的“运城模式”。
——创新实施市级领导领衔抓改革“五个一”工作机制,每项改革任务都明确了市级领衔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做到了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抓改革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推进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政府+链主+园区”招商、乡村e镇建设、专业镇建设等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充分运用国家赋予的全领域转型综改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战略政策优势,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点面结合、集中攻坚,实施国家级改革试点项目30个、省级改革试点项目40个,部署开展市级改革试点项目11个,各领域改革试点成形成势。“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芮城县庄上村,蹚出“装备制造—新能源发电—配售电—光储直柔—绿色智慧能源—能源融合发展”模式。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农业强市和旅游强市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后部署实施了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创建一流创新平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等一批“专精细实”的重点改革任务,积极探索“运城方案”,打造运城样板,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千万工程”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等打造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谋划发起12个方面创新行动,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区建设高质量推进,招引华为科技晋南总部、中信机电研究院、飞企互联公司、中国(运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企业和项目入驻,“智创未来基地”初具规模。
——以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积极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山西建龙、大运汽车等入选工信部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名单,省级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48家,总量位于全省第一;实施“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改革,2023年全市省级“链主”企业达到7家,排名全省第二;签约项目、开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全省第一,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
……
从推动经济发展,到创新社会治理,全市干部群众以“闯”的决心、“拼”的劲头、“干”的作风,向关键处挺进,在最难处攻坚,一个个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优势正拔节生长。
改革潮涌,奋楫争先。
今天的运城,一个个改革试点破题推进,一项项改革部署落地生根,一次次改革创新振奋人心,引领各行业领域发展闯关夺隘、砥砺奋进。站在新起点,我市将进一步坚定决心、奋楫扬帆、破浪前行,努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取得大突破、展现大作为,交出一份更加精彩的“改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