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专题>市统计局专栏>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数据及解读>统计分析>统计分析
运城市2021年人口变化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22-04-20 15:46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口发展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021年,在运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运城市常住人口基本稳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依据2021年运城市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对全市人口变动、存在问题及建议做一简要分析。

  一、运城市人口发展变化基本情况

  (一)常住人口规模持续减少,数量仍居全省第二

  2021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4733237人,总量在全省各市中,仅次于太原市位列第二位。全市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8345人,减少0.80%,占全省人口比重由13.75%下降为13.60%,下降0.15个百分点,人口规模总量持续减少。

  分区域看,中心城区人口集聚趋势明显。全市13个县(市、区)中,盐湖区常住人口953375人,比上年增加24801人,增幅为2.67%,盐湖区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由19.46%增至20.14%。除盐湖区人口增加外,其余各县市常住人口均有所下降,与2020年相比,减少比例最大的是绛县,减少人数为9610人,下降4.24%。

  (二)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

  自然增长率可以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出生人口33119人,比上年减少8255人;出生率为6.94‰,比上年下降1.7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7790人,比上年增加14710人;死亡率为7.92‰,比上年上升3.08个千分点。死亡率首次高于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8‰,比上年下降4.82个千分点,由正转负。

  分地区看,盐湖区因教育、医疗、经济发展等优势,能够吸引较多育龄人群,在十三个县(市、区)中,盐湖区出生率最高,达9.75‰,出生人口占全市出生人口的27.34%。其他各县(市、区)除河津为8.44‰外,出生率均在7‰以下。

  (三)人口流动为净流出

  目前,运城市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经济发达地区便利的生活条件及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就业前景对就业人口、育龄人口存在极大吸引力,导致流出人口总量远远大于流入人口,人口外流趋势愈发明显。2021年,我市跨省流出人数为4.3万人,省内各市流入人数仅0.9万人。

  (四)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378689人,占常住人口的50.2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54548人,占常住人口的49.74%。与202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7965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了0.99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的64.72%和全省的63.42%水平低14.46和13.16个百分点。目前我市城镇化处于稳步推进阶段,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在各县(市、区)城乡人口结构中,我市中心城区(盐湖区)和县(市)政府所在地的城镇人口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盐湖区城镇化率达75.02%,垣曲县、芮城县、河津市城镇化率均达到50%以上,农村转移人口正不断向城镇聚集。

  (五)总人口性别比较为合理

  人口性别比可以反映两性别人口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通常为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395285人,占常住人口的50.61%;女性为2337952人,占常住人口的49.39%,性别比为102.45,与2020年相比上升了0.5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水平104.35低1.9个百分点,处于正常合理范围之内。构建性别平等文化初见成效,性别平等的生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人口总量持续下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运城市人口比上年减少3.8万人,占全省人口减少总量的37.92%。运城市常住人口的减少,主要是人口流出远大于流入,导致人口流失严重。人口流失的原因一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运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与更高的收入水平,部分就业人口流出到经济发达地区;二是近年来我市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发展迅速,出行更加便捷,带动地域间人口流动愈加频繁。

  二是死亡人口数首次高于出生人口数,自然增长率变为负数。一方面,“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开始实施,带来了出生率小浮动提升,2017年达到峰值11.38‰,之后逐年下降,随着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生育时间的推迟,以及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提高,二孩政策产生的累积效应逐渐减弱,到2021年,出生率仅为6.94‰2021年虽然出台了三孩生育政策,但在短期内对生育率下降的缓冲作用不明显,加之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依然是制约生育的重要因素,群众生育观念已总体转向少生优育,少子化成为趋势,低生育率是各地面临的普遍问题。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运城市2021年死亡人口比上年增加14710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障事业得到巨大发展,但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趋势难以逆转,运城市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趋向老化,对自然增长率的影响还会持续。

  三是城镇化率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的优势在于能够在较小的区域内集聚众多的生产要素,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当地经济建设投资更加集中,效益更加显著。运城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其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差距较大。一方面是由于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中心城区集聚功能较弱;另一方面是城镇规划布局有待优化,不能获得城镇经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最佳综合效益;再者是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13个县(市、区)中,仅盐湖区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余各县(市)城镇化率均在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三、对策及建议

  (一)提升城镇化水平,增强城镇集聚能力

  1、完善区域中心功能

  区域中心是一定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区域中心,应着眼于完善功能,调整结构,改善环境,提高质量,增强实力,适度扩大规模,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带动作用。不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和医疗、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长期投入,完善各项功能,满足群众生活及社会发展需要,提升区域中心综合服务能力。

  2、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结合运城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发挥控制和规划引导作用,合理配置利用资源,优化调整行政区划,完善以运城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各县、市中心城镇为依托,重点中心镇为骨干,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形成布局合理、层级清晰、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以区域中心城市、县域经济、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四层结构的新型城镇化有机体系,实现城市中心区、特色产业集聚区、镇域特色经济区和乡村特色农业区四层结构的有机结合,通过综合交通网络连接,实现区域中心和小城镇协调互动发展,提升城市区域协同发展水平。

  (二)继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口吸纳能力

  运城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存在着经济总量不大、工业经济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二三产业对低端劳动力人口吸引力不足;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占比低,创新驱动力不足,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强。因此,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运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遗存,推动旅游业融合化、品牌化、全域化发展,激发旅游、现代物流、金融、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吸纳本地及周边劳动力人口;需统筹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着眼于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培育更多有经济活力的市场主体,留住本地人才,同时不断引进外来人才。

  (三)完善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提高人口出生率

  2021年,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呈现下降态势。出生人口减少将会带来劳动力萎缩、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运城市需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二孩、三孩政策有关要求,抓紧制定符合运城实际、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特别是减少育龄人群在教育、住房、照料等方面产生的直接生育成本外,还应考虑时间成本、职业生涯等间接生育成本,提高育龄人群生育意愿,促进我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