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专题>市农业农村局专栏>工作动态
苏丽红局长在绛县调研春季生产和省校合作科研协作项目
发表时间:2022-04-02 15:57

  3月31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苏丽红带领相关科室技术专家,深入绛县进行小麦春耕管理和省校合作科研协作项目调研。 

  在古绛镇上高池村小麦地头,苏丽红同种植户进行了细致交流,详细询问了小麦播种品种、播种日期、收获时期、小麦销售渠道、托管服务、资金补贴落实、农技专家服务等情况,了解了他们在生产上存在的困难问题等,鼓励他们一定要抓好小麦田间管理,并预祝他们丰产丰收。

  在小麦春管现场,苏丽红一行仔细查看了小麦生长情况,了解了春季农业生产“1+7”系列行动、各项惠农政策资金补贴、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措施等的落实情况,目前小麦正处于拔节期,绛县小麦生长态势整体良好,田地里种植户正在进行春季田管作业,有的在人工施肥,有的使用无人机喷洒叶面肥,到处是热闹的生产图景。

  据了解,自去年秋汛以来,绛县积极应对洪涝灾害影响,坚持低洼不足平川补、平川不足高山补的策略,坚持“地不冻,只管种”的老经验,积极组织力量指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千方百计扩大适宜地块小麦种植面积,多措并举,有效保障了全县小麦种植面积只增不减,保障了各项补贴资金切实用到田间地块上。苏丽红指出,落实落细稳粮保供各项举措,是各级农业部门的重大使命。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粮食生产,新建高标准农田要全部用来种粮食”的要求,确保粮食安全、稳粮保供,全力稳定“三农”基本盘。要坚决克服去年受异常秋汛的影响,全面加强小麦的田间管理,积极行动,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服务指导农民群众,引导农民进行春季麦田科学管理,切实把晚播对冬小麦造成的不利影响补回来,确保今年夏粮大丰收。要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尤其是核心区的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加快有机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同时,要围绕政策保本、经营增效做文章,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扶持政策体系,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敢种粮、种好粮。总之,就是要为完成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任务,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在运城市校合作微藻研究院,苏丽红走进藻种实验室、了解关键技术,观察显微镜下藻类细胞的生物特征,听取市农业局与其联合开展的利用微藻生物技术进行山楂绿色生产的研究进展情况。去年以来,市农业局技术专家以市校微藻研究院为平台,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南昌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五所高校、九位专家、六大学科,建立了多部门协同、多学科联动的“59612”科研协作机制,申报了四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研究成果已在SCI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发表,四项关键技术、两大创新点经中科院兰州查新中心科技查新,结论为“国内外文献未见相同报道”,标志着微藻生物技术在山楂绿色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已处于国际前沿。苏丽红对科研团队在微藻生物技术研发、生产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她指出,研究方向很接地气,合作模式值得推广,科研成果令人振奋,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苏丽红强调,深化省校、市校合作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转型发展蹚新路过程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认真落实丁小强书记和褚祥好市长关于省校合作的指示精神,以省校合作为依托,切实做好科技强农这篇文章。她勉励科研人员:一是在研发定位上,高点要高,努力聚合各方优势,占领发展先机。短期要做好微藻技术生产应用,长期要瞄准“碳汇农业”这个发展方向,把握“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个战略大局,加快研究步伐,争取早日实现生产应用。要有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注重通过新技术应用,开创新业态,打造一种附加值高、功能性强的绿色富藻类功能食品,带动农业产业升级。二是在协作发展中,支点要稳,始终聚焦主导产业,提供科技支撑。科研协作中,高校有研发优势,企业有资金优势,农口有技术优势,农民有发展诉求,要将这几项优势有机组合,叠加实现“1+1+1﹥3”的效果。农业系统技术人员直面生产一线,是对接科研和生产的桥梁纽带,是市校合作中的重要支点。这个支点既要将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和需求汇总上报,又联合高校技术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同时攻关成功后还要第一时间反馈应用到生产中,通过试验示范将科技成果运用转化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力量。今后要把市校合作的这个支点发挥好,变成市校合作中的“粘合剂”“稳定剂”和“发酵剂”。三是在推广应用中,落点要实,切实聚力科技强农,谱写发展新篇章。要把落脚点放在科技强农这一目标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体现在农业发展上。要围绕主导产业做好“+”的文章,扩大微藻生物肥的试验示范面积和种类,要着手开展微藻生物技术在小麦增产上的实验研究,掌握粮食生产的主动权,向科技要产量、要质量。要让科研人员“吃苦头”,农民“得甜头”,通过技术集成,将更加简便、高效的技术推广到生产一线去,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答好市校合作的问卷,为运城打造一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市校合作典范来。

  绛县县委副书记解伟龙、绛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新苏、市名优与品牌站站长王康杰等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