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专题>市能源局专栏>工作动态
先行先试 探路领跑 积极打造能源革命芮城模式
发表时间:2022-02-28 11:21

  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近年来,芮城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重大能源战略思想为指引,抢抓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先人一步探新路、快人一拍创示范,先行先试,探路领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产业生态的系统性重塑,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全国、全省能源革命进程中,积极打造芮城模式、贡献芮城智慧、彰显芮城担当!先后荣膺全国光伏领跑技术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卫生县城等14个国家金字招牌,并荣登“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

  坚持科学谋划、顶格推进,力争在“双碳”工作中先行先试、探路领跑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生活消费习惯等方方面面。

  2006年,芮城就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的目标。在全省首家成立了环保日,成立了生态智库专家委员会,坚持生态引领不动摇,拓展绿色发展新境界,综合实施“生态+”战略,探索了一条中西部资源匮乏地区绿色发展的新路径,破解了一个生态效应转化生态效益的重大课题,增强了广大群众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芮城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2019年,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又提出建设“两园四区”,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人心。全县林地保有量、森林蓄积量、湿地保有量分别达到5.13万公顷、16.55万立方米、1.26万公顷,空气质量连年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10个乡镇全部建成“省级生态乡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不断提升。

  2020年11月,成立了芮城县“双碳”工作领导组,实现了工作服务专业化。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实行“双组长”制,党政同责,以上率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形成上下齐心、全民参战的良好氛围。发挥人大政协监督作用,督促工作加快落实。建立工作机制,细化责任分工,确立了4个小组,全力以赴,比学赶超。构建了“112”芮城碳达峰碳中和思路,即:一个团队——清华大学江亿院士团队,一项技术——南京国臣的“光储直柔”技术,两个龙头企业——中国华能和国家电投。通过建设智慧能源中心,充分利用在芮投资的5个央企、2个国企、5个新能源私企,招贤纳士、集思广益,形成推动芮城双碳工作的强大合力。多次召开能源变革下的直流配电研讨会,举办专题讲座,编制战略规划,为芮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把脉会诊、指明路径。先后编制、评审完成了《芮城县碳中和整县规划》。在深入研判、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到2025年实现碳达峰,203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形成了5项系统关键技术、4项关键政策。规划了我县实现碳中和的十大工程,即:1、农村分户光伏和整村直流微网建设;2、全面开发生物质资源,建立商品化生物质能源产销系统;3、建立城镇智能有序充电桩网络,实现汽车电气化;4、推广城市光伏屋顶和部分建筑的“光储直柔”;5、通过屋顶光伏加蓄热式电热膜或空气源热泵热风机实现清洁取暖;6、实现农机具全面电气化,全面实现“油改电”;7、建立35万千瓦生物质热电联产电厂;8、建立以生物质热电联产余热为热源的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系统;9、改造引黄灌溉和抽水蓄能双功能抽灌蓄能站;10、工业生产的全面电气化。在此基础上规划了芮城全域碳中和产业园建设方案,确定了“一中心十三基地”的实施路径(以智慧能源中心为枢纽,建设集中式光伏发电基地、风力发电基地、分布式光伏(光储直柔)基地、生物质发电基地、抽水蓄能基地、储能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增量配电)基地、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氢产业基地、碳捕集碳封存基地、碳汇林基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基地)。全县发展为“风光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友好互动、灵活高效的新型能源系统,力争探索出一条符合芮城实际的“双碳”路径。

  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近年来,芮城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全力打造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省级试点。推动公共领域充电设施建设,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目前已完成创建“绿色学校”37所,其中,省级“绿色学校”3所,市级“绿色学校”12所,县级“绿色学校”22所。更新电动公交300辆,实现了十个乡镇全覆盖。交通要道和半数以上农村巷道实现太阳能照明。不断扩大农村电气化水平,大力推进“煤改电”工程,推广生物质能,累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9.3万户,清洁取暖覆盖率已达73.4%,有效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加强企业节能改造,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受到国家表彰。“十三五”期间,全县能耗减少20.45万吨标准煤,降幅33.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44.2%,明净透彻的“芮城蓝”,展现了生态芮城的靓丽底色。

  用好动能转换这把“金钥匙”,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速构建具有芮城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调结构、蹚新路,开好“双碳”新局。近年来,芮城围绕“生态固本,业态增效”,聚焦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两个方面,全力打造“生命健康、新型材料、清洁能源、临空经济、绿色建材、农产品加工”六个百亿产业集群,前瞻布局、全面推进,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大力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成功培育“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2个(大禹生物和千岫制药)。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特别是在清洁能源产业上,先后谋划实施项目共32个,项目总装机222.5万千瓦,总投资132亿元,预计年发电量37亿度。待项目全部建成后,芮城新能源每年将减少用煤1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0万吨,为我们实现碳中和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新建智慧能源中心,构建了“三平台三中心”的能源互联网模式,全面助推能源革命的智慧升级。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目前入驻的碳纤维、位相差膜、直流配电等,均是国内顶尖技术项目。

  农业特色转型步伐加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总产量突破4亿公斤,同比增长17.78%。特色农业蓬勃发展,“芮城花椒酱”成功认证为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天芝润”红枣系列产品入选全省首批特优农产品品牌100强(位居第15位);芮城“北斗七星”精品苹果亮相果博会,累计签约果品7.6万吨,签约金额5.3亿元。农业农村工作树立标杆,全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讨观摩会、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运城小麦文化节先后在芮城召开。农业战线捷报频传,先后荣获全省“家庭农场示范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成功入选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和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探索“光伏+多业态”新模式。启动投资5.1亿元的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带动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拓展“光伏+交通”应用场景,促进光伏发电设施与通用机场、高速公路、加油站、停车棚结合布局。开展多能互补一体化建设,推进华能“源网荷储”和“风光储”两个一体化项目。引进南京国臣公司全球领先的光储直柔技术,在陌南庄上开展“零碳”示范村,旨在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县域典型“样板房”示范工程。以能源互联网试点为牵引,加快智慧能源中心投运进度,推动全国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建设,结合“光储直柔”技术,大力推广直流家电、双向充电桩、电动农机具等,不断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实施工业节能行动,加快重点领域节能技术改造,推动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按照“装备制造—新能源发电—配售电—储能—绿色智慧能源—能源融合发展”的思路,打造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提升绿能经济核心竞争力。

  立足产业优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芮城传统产业正在发生脱胎换骨式的转变,新兴产业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芮城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步伐越来越快,以绿色和创新为支撑的产业模式和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芮城将动员全县人民凝聚起“热爱芮城、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持续用好能源革命弯道超车的“杀手锏”、换道领跑的“先手棋,不断描绘绿满芮城、水润古魏的秀美画卷,立足现有基础,以光伏、风电为主,生物质等新能源为补充,构建风、光、电多轮驱动的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建设“黄河流域能源革命引领区”,在全国、全省能源革命进程中,打造芮城模式、贡献芮城智慧、彰显芮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