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专题>市统计局专栏>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数据及解读>统计分析>统计分析
1-11月运城市规上服务业运行情况
发表时间:2022-01-11 09:57

  今年以来,运城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加大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全市规上服务业总体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特点

  (一)规上服务业运行稳中向好

  1-11月,运城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平稳,实现营业收入115.7亿元,同比增长20.6%,较三季度(17.4%)提升3.2个百分点。应付职工薪酬实现17.4亿元,同比增长6.7%,应交增值税1.7亿元,同比增长8.6%。

  (二)七成行业门类实现正增长

  分行业门类看,十个行业门类“七升三降”,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3.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29.5%,教育增长24.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20.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5.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6%,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2.4%。增长较快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业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4个百分点。

  (三)创新动能不断加强

  研发费用加快增长,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1.6亿元,同比增长110.2%。主要有两大行业涉及研发,分别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虽然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少,但相比去年同期有较大提升。

  (四)“五大幸福产业”逐步发展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人们消费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用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增加,“五大幸福产业”逐步发展。1-11月,运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五大幸福产业”营业收入合计6.4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文化艺术业、旅游服务业、体育业增长较快,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3.3%、41.4%、33.3%。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大企业数量少,行业分布过于集中

  从企业贡献情况来看,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是大企业带动。1-11月,运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营业收入上亿元的企业21家,仅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的比重仅为10.1%,实现营业收入100.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86.7%,且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业,规上服务业发展缺乏多点支撑。整体来看,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中龙头企业集中在少数行业,抗风险能力不足,不利于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行业经济规模来看,运城规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其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达68.4%;从行业企业数量来看,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企业数量达到10家以上企业的行业仅有3个,分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的企业数量均未超过10家业。

  (二)一业独大,行业发展不均衡

  从行业门类看,规上服务业行业发展不均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一业独大。1-11月份,运城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较高,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33.1%)的贡献,该行业企业数占比超五成,上拉全市规上工业服务业增速15.3个百分点,而其余9个行业门类只上拉5.3个百分点,行业发展不甚平衡。

  (三)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效益有待提高

  从财务指标来看,八成行业门类利润总额增速处于负区间或利润总额为负。1-11月份,运城规上服务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2%,十大行业门类中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16.0%)、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30.8%)利润总额保持增长外,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68.3%)、房地产业(下降65.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13.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11.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0.9%)五个行业利润总额增速处于负区间,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三个行业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利润总额为负。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加快服务业市场主体增量提质

  强化政策落实,政府着力推进职能转变,监管方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形成“放管服”三管齐下、互为支撑的良好局面。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优势,加强支持和指导,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从市场开放入手,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降低旅游、医疗、养老、教育等服务行业准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更加关注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主力军、稳定器作用。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继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服务业产业结构再升级

  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引入“互联网+”等大数据相关技术创新特色服务,引导企业利用高技术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推动服务业产业结构再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发展新动能,在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坚持创新引领,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保障企业人才供给,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人才引进目标,重点引入当前服务业企业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特定领域高技术人才,填补企业人才空缺。加强本地服务业人才的培育,引导本地区专科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定向培养服务业专业人才,打造一批深度融入全市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特色专业群,加强对新兴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