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党建工作
红旗,引领乡村振兴之路——河津市西磑村“五面红旗”示范村创建工作纪实
来源:运城日报 编辑:赵迪 发表时间:2021-12-27 09:01

  每天清晨或傍晚,吕梁山下的西磑村村民时而欢快跳舞,时而唱响“小曲”,这座昔日“旱码头”正处处展示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真正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受了益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河津市樊村镇西磑村把转变工作观念、改善基础设施、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乡村振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建示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转“身份”优服务

  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老百姓打工’,这是我们西磑村‘两委’干部对自己的定位。”西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民说。

  该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高标准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五务四场”档次升级;以“两委”换届为契机,顺利实现“一肩挑”,班子中45周岁以下干部达到80%,高中以上学历干部达到85%,以年龄学历的“一降一升”,打造强劲有力、引领发展的“火车头”。

  在西磑村便民服务站,一台小小的打印机看似不起眼,却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便民服务站正在复印身份证的村民范兰芳说:“以前复印、打印资料,都得跑到城里去,费时又费力。自从村里有了便民服务站,不仅办理业务不用出村,而且复印、打印资料免费,非常方便、舒心。”

  虽然打印资料节省不了多少钱,但这一小小举措深得民心。该村坚持减负就是增收的原则,以便民服务站为平台,整合资料复印、业务代办、纠纷调解等5个方面23项职能,让村民没有后顾之忧地干事创业。支部委员每天轮流值班,办事大厅设立党员模范岗,明确政策咨询、代办等四大类31项服务事项,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公开”“合格一颗星、良好两颗星、优秀三颗星”,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调动党员积极性,消除了“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

  提“颜值”兴产业

  让百姓更富家园更美

  西磑村以“五面红旗”示范村创建为契机,抓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事,干老百姓最能受益的事,做适合农村实际的事,真正做到花小钱办大事,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结合村里背靠吕梁山的实际,2019年以来,该村投资1600万余元,修通了致富路、民兴路、晋海路3条环村路,硬化全村所有巷道,打通数条不能通车的“断头路”。打造绿色宜居新农村,高标准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和改厕、改暖、改水工作,统筹路面铺油、见缝插绿、美化立面等,在年底评比中荣获河津市美丽乡村一类村,获得奖金100万元。修建完善5座街心小广场、4条休闲步道、3处停车场、3处公厕等,让村民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增强。依托网格化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不仅节约了环境卫生费用,更是形成了卫生清洁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围绕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探索新路子,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村“两委”牵头组建养殖合作社、运输车队,规模化生产经营,带动村集体年收入过百万元。依托霍煤晋南公司、盛钰环保科技公司,鼓励村民就近就业,实现离土不离乡、收入有保障。以古风老宅、手工艺品、“印象西磑”村史馆等打造乡村旅游名片。

  倡“德治”淳民风

  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

  “今年11月中上旬,六中全会在北京启,总结了百年发展史……”西磑村素有“小曲之乡”的美称。这些天,村里的文艺志愿服务队借用地方小曲的优势,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内涵融入小曲,让全会精神走进千家万户。

  乡风文明,美在环境,聚在民心。在西磑村总能看见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活跃在村主干道路、住宅小区,或清扫杂物,或运输垃圾,或义务值勤,成为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该村以文明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治”培育淳朴文明乡风,组建7支志愿服务队,义务开展巡逻护学、纠纷调解、文艺演出等志愿活动。其中,西磑村“百事通”志愿服务项目被河津市授予“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深入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1户、四星级文明户508户、三星级文明户60户,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修缮绘画主巷道墙体为特色文化墙,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二十四孝”美德事迹,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村居文化品位,让美丽乡村“增颜值、提气质”。

  党旗领航风帆劲,砥砺前行正当时。下一步,该村将紧紧围绕“五面红旗”示范村创建,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西磑村落地落实。(记者 雷登攀 通讯员 史耀琪)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