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专题>市乡村振兴局专栏>工作动态
夏县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
来源:运城日报 发表时间:2021-08-20 11:27

  8月14日,夏县裴介镇朱吕村村干部带领环境整治专业队清除村道边杂草。为了不断优化农村居住环境,夏县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迅速掀起向“六乱”宣战的环境整治热潮,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摄影 张秀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自全省启动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以来,夏县严格按照省、市安排部署,聚焦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高点规划、高效引领、高位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整治成果。

  高位推进  示范引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

  这场硬仗该怎么打?夏县的优势在哪里,短板又在哪里?如何因地制宜找到方法,切实改善乡村面貌?夏县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组,制订了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程抓、乡镇干部蹲点抓、帮扶干部驻村抓、党员干部共同抓”的工作要求。同时,以创建“五面红旗”示范村为抓手,大力开展“三亮三比争先锋”活动,全县各级党组织成立党员服务队200余支,各乡镇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60余支,深入农户帮助整理庭院,走上街头小巷清理积存垃圾,形成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过去,村容村貌脏乱差是一些乡村久治不愈的“顽疾”。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工作中,夏县坚持把打造“四片两带”作为核心,推动村容村貌、生态宜居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重点围绕水头镇10个村、南大里乡10个村、裴介镇5个村、瑶峰镇和尉郭乡4个村,打造4个美丽乡村集中示范片;围绕庙前镇10个村、泗交镇和祁家河乡10个村,打造两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同时,在水头镇、南大里乡实行垃圾分类试点,设立垃圾兑换超市,引导广大居民养成绿色文明生活好习惯。

  多措并举  综合施策

  “村里环境好,大家心情也好,生活不比城里差。”说起家门口环境的变化,南大里乡北大里村村民丁海斌喜不自禁。

  夏县的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环境显著改善,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高。为全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工作向纵深开展,该县坚持环境整治与拆违治乱相结合,加强部门联动,重拳出击,拆除危险房屋605间、废旧牌匾401处;拆除乱搭乱建、废弃建筑、残垣断壁等189处,尤其是拆除易燃夹心彩钢板61处,治理电线光缆“蜘蛛网”232处,从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打造宜居乡村  共建美丽家园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当下,乡村生态旅游蓬勃发展。街道美、庭院美、居家美,这一个个“小美”合成“大美”,正以崭新面貌吸引着城里人的目光。该县坚持环境整治与农旅发展相结合,从优化产业园周边环境入手,实现“夏鲜”蔬菜、“夏乐”西瓜、供港蔬菜基地周边垃圾清理、粪土清运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在堆云洞、韩家岭、司马温公祠等旅游景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全方位保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坚持环境整治与造林绿化相结合,按照“整体有形、节点有韵、沿途成景、因地制宜”的标准,投资1500万元实施主干路节点绿化提升工程。坚持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紧扣“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水目标,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思路,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实施雨污分流项目等,着力提升美丽乡村品质。

  建章立制  注重长效

  如何将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坚持长久,推向深入?

  夏县的答案是:健全常态化保洁机制,县财政每年投入2800万余元,聘请第三方运维公司,对全县11个乡镇1169.8公里的国、省、县、乡、村和园区道路进行常态化保洁;健全常态化自治机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提高村民保护环境、参与环境整治的意识;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队伍,定人定时定标准,全方位督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环境整治较好的村通报表扬,对环境整治不到位的村严肃问责,并将最终考核结果纳入各乡镇年终综合考评。

  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既要重“面子”,也要顾“里子”。该县紧紧抓住“家庭”小细胞,着力做好“美丽”大文章,发放“五星文明、美丽庭院”倡议书12万余份,每个村评选30户美丽庭院,通过示范带动,让“创美丽庭院、享美好生活”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探索“红黑榜”评选机制,通过表彰优秀,曝光落后,着力转变“干部干、群众看”的尴尬局面,营造“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