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运城要闻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来源:运城日报 编辑:赵迪 发表时间:2021-08-03 09:16

  上半年 我市主要工业经济指标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20.8%,排名全省第二

  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7%,高于年度目标任务37.7个百分点

  “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序时进度(1200万元以上)的186家,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153家,培育进度全省第一

  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按现价计算为71%,按可比价计算比重为73.8%

  今年上半年,在积极推动工业项目达产达效、全力挖掘重点行业企业增量,以及市场主导产品价格上涨、新入库企业同期基数较低等积极因素作用下,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潜力。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8%,排名全省第二,两年平均增长10.5%。仅6月份,全市工业继续保持两位数的较快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长8.1%。

  主要工业经济指标排位全省第一方阵

  新年伊始万象新,项目建设掀热潮。2021年1月1日,市委书记丁小强宣布全市开发区第一期项目集中开工。当天,我市现场集中签约10个项目,总投资59.2亿元。集中开工的49个项目总投资102.2亿元,包括“六新”项目44个。投产项目42个,总投资50.1亿元,年可新增产值43.3亿元。

  新建项目现场,塔吊林立、如火如荼;投产项目车间,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在我市第二季度项目拉练检查中,涉及13个县(市、区)及运城经开区的42个项目持续涌动着项目建设的“运城速度”,乘势而上激情奋进创造“运城现象”。

  从年初到年中,全市项目达产达效全力推进,十大主导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持续不断地释放出工业发展的积极信号,换来工业持续增长的数据,绘出一条“上行线”。上半年,我市主要工业经济指标排位全省第一方阵: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20.8%,排名全省第二。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7%,高于年度目标任务37.7个百分点。

  “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序时进度(1200万元以上)的186家,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153家,培育进度全省第一。

  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按现价计算为71%,按可比价计算比重为73.8%。

  此外,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4.1%,较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高于年度目标任务4.8个百分点。

  窥一斑见全豹。上半年,全市各县(市、区)依据各自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谋篇布局、加力加劲,坚持不懈抓项目促投资,集中精力大抓工业,县域工业经济均保持较快增长。1月至6月,13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全部保持18%以上的快速增长。其中,稷山、夏县、垣曲、临猗、芮城、新绛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助力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同样迸发出强劲发展活力的开发区也充分彰显出工业主阵地作用。1月至6月,全市10个工业类开发区发展良好,增加值增速全部达到10%以上。从总量来看,10个工业类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62.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4.2个百分点,开发区转型主阵地作用充分彰显。

  工业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潜力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石。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竞争强。作为全市工业的基本盘和主力军,规上工业企业的表现,基本决定着运城工业的现状和走向。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8%,两年平均增长10.5%。6月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长8.1%。

  根据市统计局工业科科长毕晓虹分析,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4个方面:

  从三大门类来看,1月至6月,全市三大门类均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其中,制造业充分发挥了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作用,上拉作用最大,贡献最为突出。具体来看,上半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10.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1%,拉动规上工业增速14.9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两年平均增长9.3%,拉动规上工业增速4.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两年平均增长10.8%,拉动规上工业增速1.6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九成行业实现增长,煤炭、钢铁行业拉动明显。上半年,全市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94.3%。其中,26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及以上增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作用突出,同比分别增长19.3%和15.1%,上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2个和3.1个百分点;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9个行业增势良好,共上拉规上工业增速12.3个百分点。

  从产品产量看,七成以上产品产量实现增长。上半年,全市重点监测的28种工业产品中,有20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1.4%。其中,水泥、钢材、粗钢等17种产品产量呈现两位数增长,增幅在11%至91.7%之间。

  从企业效益看,盈利能力稳步提升。1月至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5倍,两年平均增长53.7%;利税总额同比增长2.7倍,两年平均增长4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16%,同比提升6.1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全市高度重视工业产品产销衔接和市场开拓,千方百计克服有效需求不足的不利影响,主动作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衔接水平实现稳步提升。”毕晓虹说,1月至6月,全市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43.0%,产品销售率为97.64%,较1月至5月提升0.5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升5.36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尤其是工业技改投资的较快增长为全市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1月至6月,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66.2亿元,同比增长29.1%,占全市投资完成额的43.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2.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71.0亿元,同比增长28.9%,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2.8%。

  “合汽生材”等新兴产业提速发展

  一个个小石头颗粒,经过不断加工,变成了玻璃弹珠,又经过一系列处理,最后又变成“棉花”。山西华康绿色建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棉花’就是微纤维棉,它的原材料是石英砂等物质,现在主要应用在摩托车、汽车的铅锌电池里,还有冰箱里面的锡纸包,新风系统的空气过滤材料等。”

  山西华康绿色建材有限公司是阳光焦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微纤维棉年产已达2.5万吨,是微纤维玻璃棉行业最大的生产企业。为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拉长产业链,充分利用集团的焦炉煤气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华康公司目前正在现有微纤维新材料的基础上,建设釉料、隔板及滤材项目。

  上半年,市委、市政府着眼于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在全面建设十大主导产业集群基础上,重点打造“合(和)汽(气)生材(财)”新兴产业地标。像山西华康绿色建材有限公司这样的新兴产业企业在我市越来越多,拉动作用愈来愈强。

  数据显示,1月至6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7%,比全市工业增速高24.9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比重的16.2%。毕晓虹说:“这主要得益于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产业和新能源的快速增长,共上拉全市工业增速6.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落实战略性新兴企业优惠电价政策,上半年全市已确定参与战新产业电力专场交易企业142家,共申请交易电量约22亿度,预计可为企业节省用电成本3亿元以上。

  上半年,我市积极引导、推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积极组织开展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推荐中设华晋申报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千岫制药等12家企业申报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认定工作即将组织专家评定,积极打造工信领域省级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

  目前,全市有289家企业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48个省级、79个市级、158个县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两家,全省排名第二;工信领域省级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1家(山西宇昕建材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9家。

  今年上半年,我市不断加大技改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技改资金撬动作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分三批向省工信厅上报了29个技改项目;组织开展市级技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已收到各县(市、区)申报的40个项目。

  在重点项目的强力拉动下,1月至6月,全市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66亿元、同比增长29.1%,排名全省第二;工业技改投资完成71亿元、同比增长28.9%,均超额完成序时进度目标,实现“双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