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无声润后土——万荣县以文明乡风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来源:运城日报 编辑:赵迪 发表时间:2021-04-29 09:40

  清明过后,一场春雨让万荣县荣河镇周王村一洗如新,清爽宜人。趁着雨后的好天气,村里的党员服务队开始忙着补栽、修剪苗木。“美丽乡村管护,党员服务队要出一份力!”该村老党员薛勇贵说。薛勇贵提到的“美丽乡村党员服务队”是万荣县为打造美丽乡村、涵养文明乡风,在基层创新组建的一支志愿服务队。

  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县之一,去年以来,万荣县定办法、建场所、搞活动,让无形力量在各项重点工作中蓄势发力,以文明乡风助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定办法 立规矩

  “硬杠杠”管理“软问题”

  红白事提倡在乡村礼堂举办,原则上不请用管乐唢呐、歌舞等团队;每桌饭菜价格不超过200元,由原来的三天六餐改为两天两餐;盖房过寿禁止设宴请客……西村乡永利村红白理事会出台的规定,细之又细,而且操作严格。“不强力推动,刹不住村里的浪费风气。”该村村委会主任王靖博告诉记者。

  多年来,受传统沿袭和地域文化影响,“高价礼金”“攀比浪费”等现象在万荣县时有发生,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但群众大多碍于“面子”不得已而为之,产生了“事前小康户,事后贫困户”“脸上堆着笑,心里憋着气”等“软问题”。

  对症才能有效。针对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孝善理事会等农村“一约五会”制度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问题,自2018年开始,万荣县多部门联合先后3次发文,要求全县207个行政村(社区)就“一约五会”制度逐步建立、修订和完善,县上拿出指导性意见,各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要求。今年,该县在2019年修订的基础上,将勤俭持家、孝亲敬老、倡导移风易俗、婚丧嫁娶具体标准等内容一并写进村规民约,不断完善“五会”制度。目前,该县村规民约与“五会”制度全部上墙、运行有效。

  据不完全统计,红白事改革可为每户家庭节约1万元至2万元开支。移风易俗工作的推动,为基层群众“减了负”“降了压”,受到广泛支持和称赞。据万荣县民政局局长闫武杰介绍,农村移风易俗要与时俱进。针对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在“一约五会”中增加新的内容,让这些办法和规矩“倒逼”出文明乡风。

  重特色 建场所

  “农闲人”有了“忙事情”

  小游园里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党建广场上群众跳舞健身、不亦乐乎。随着汉薛镇四望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落成,这里即刻成为该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周边不少群众也慕名而来。“时常能看到外人来村里参观学习,心里别提多自豪了。”该村村民牛文花说。

  与四望村不同,南张乡东苏冯村则把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安排在讲习所里开展。“文化广场就是要发挥出文化的无形作用,让‘农闲人’也有‘忙事情’。”该村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水潮说。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万荣县的路径是实施“22511”工程,其中的“5”就是打造50个文明实践中心。“这是万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科技科普、文化教育、法治宣传、健康卫生等服务工作,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万荣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杰说。

  近年来,该县整合新县委党校、文化馆、果园大学、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广场等资源,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框架建设。目前,投资1200万元、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的万荣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建成。此外,该县选取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乡镇及村,全面铺开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实践站的建设。

  工作开展之初,该县就确立了“注重特色、千村千面”的思路,深挖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避免了“千村一面”的同质化、雷同化现象。

  荣河镇郑村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在村史馆内,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让红色革命教育得到有效传承和弘扬;王显乡年村将晋南地区的“年”文化用实物和展板进行生动展示,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增加了更多趣味性和实用性;皇甫乡前小淮村挖掘流传于当地的董永孝文化,建成董永孝文化园,把文明实践活动与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受到当地百姓的广泛称赞……

  如今,万荣县农村群众农闲时“乐有场所”,彻底改变了过去“忙时在地里,闲时棋牌室”等现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

  抓衔接 促提升

  “小乡村”成就“大振兴”

  4月1日,汉薛镇南景村第六届桃花节如约举办。除了举办传统项目吸引游客外,该镇还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硬指标”,请来中国农科院专家在种桃大户的田间地头开展生动务实的“桃讲堂”。

  这样的例子在万荣县不胜枚举。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仅要鼓起群众的“钱袋子”,还要富起群众的“脑瓜子”。

  围绕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该县亮出了一系列“动作”。在“星级文明户”创评中,打造出“‘心’‘星’相印”模式,全县共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5271户,以评促建,建标立杆,示范带动。在弘扬发展“新乡贤”文化上,积极探索“乡贤+”模式,成功打造王显、贾村、南张、通化等9个乡镇14个村为“新乡贤”公益互助会示范点,启动实施27个新乡贤产业、文化、生态等项目,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552万元。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该县开展了弘扬“新万荣精神”“八个一”扶贫扶志行动,并全面推进孝亲敬老活动,确保67个贫困村65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到子女孝亲敬老金100元,让老人活得有尊严,子女孝敬得有荣誉。围绕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各支志愿者服务队发挥特长、彰显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红马甲”成为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明乡风涵养出无声的力量。现在,不服输的“小个子”卫俊科、稷王山“彩葫芦”传承人张俊庭等一个个脱贫典型户成为万荣县的“名人”,他们的故事被写成剧本、搬上舞台,由此所激发的脱贫奔小康的势头空前高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县倡导美丽乡村共建共享,面对后期管护的“疑难问题”,除创新机制体制外,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参与其中,真正成了美丽乡村的“受益人”“操心人”“管事人”,乡村振兴成为大家的“分内事”。

  正如万荣县委书记杜中伟所说,万荣县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苦下“软功夫”,写好“软文章”,真正通过干部群众素质的提升跑好了“接力赛”、当好了“排头兵”。(记者 付 炎 通讯员 马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