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按主题分类>工业、交通>交通
索 引  号 :YC00100-0204-2015-0003 发文机构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体裁分类 :其他 发文字号 :运政发〔2014〕56号
主题分类 :公路 主 题  词 :公路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2015年01月08日
标       题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表时间:2015-01-08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运城市人民政府
  2014年12月31日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2〕211号)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13〕23号)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要求
  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安全第一、协调发展,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科技支撑、法治保障”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 进一步明确职责,事前认真落实,事中强化监督,事后严格追究,积极构建“权责一致、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协调联动机制,为我市转型跨越发展创造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强化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一)规范道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全面整合道路客、货运企业,优化运力资源配置。严禁客运车辆、旅游客运车辆和危险品运输车辆挂靠经营。对于挂靠经营的企业要进行全面清理;未清理整顿的,交通运输部门不得给予办理延期经营或新的许可。(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牵头负责)
  不为个体注册登记长途客运、旅游客运和危化品运输车辆。已注册登记的,在一个检验周期内变更使用性质或办理转移登记。对公路客运、公交客运、出租客运、旅游客运、重中型货运、危化品运输、校车不按规定参加安全技术检验的,限制机动车所有人办理相关业务。(各级公安部门负责)
  督促运输企业加强对退出营运市场客车的管理,办理安全技术检验和注销登记。(各级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分工负责)
  (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建立专业运输企业交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客运、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评估制度。加强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安全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标准化建设考评不达标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对整改不达标的按规定取消其相应资质。(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安全监管部门配合)
  (三)严格长途客运和旅游客运安全管理
  严格客运班线审批和监管,加强班线途经道路的安全适应性评估,合理确定营运线路、车型和时段,严格控制1000公里以上的跨省长途客运班线和夜间运行时间,对现有的长途客运班线进行清理整顿,整改不合格的坚决停止运营。现运营的卧铺客车经营期届满,退出客运市场。(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负责)
  严格执行我省有关公路管控措施,探索执行接驳运输工作。督促运输企业严格落实长途客运驾驶人停车换人、落地休息制度,客运驾驶人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8小时,日间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不超过2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超时、超速驾驶的驾驶人及相关企业依法严格处罚。对运输企业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长途客运驾驶等岗位,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确保职工权利。(各级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分工负责,安全监管、人社部门配合)
  (四)严格旅游包车安全管理
  加强旅游包车安全管理,根据运行里程严格按规定配备包车驾驶人,逐步推行包车业务网上申请和办理制度,严格落实趟次管理规定,严禁发放空白旅游包车牌证,严禁未取得省、市际包车客运资格的企业从事省、市际包车客运业务,并加强监督检查。(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牵头,旅游部门配合)
  (五)加强运输车辆动态监管
  督促运输企业落实安全监控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所属车辆和驾驶人的动态管理,严格查处违规行为,对相关设备严格检定,确保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工作正常、监控有效。对不按规定使用或故意损坏卫星定位装置以及不严格落实监控措施的,严肃追究相关企业和责任人的责任。(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公安、安全监管、质监等部门配合)
  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危险品运输车和校车应严格按规定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卧铺客车应同时安装车载视频装置,逐步推进农村客运车辆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应在出厂前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公安、安全监管、经信、教育等部门配合)
  三、严格驾驶人培训考试和管理
  (六)加强和改进驾驶人培训考试工作
  进一步督促机动车驾培机构严格贯彻落实《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按纲施训。把复杂道路、恶劣天气、突发情况应对、夜间驾驶以及驾驶人职业道德等作为重要监督内容。(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负责)
  完善驾驶人考试标准,严格考试程序,推广应用科技评判和监控手段,强化驾驶人安全、法制、文明意识和实际道路驾驶技能考试。(各级公安部门负责)
  实行交通事故驾驶人体检、培训质量、考试发证责任倒查制度。(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牵头,交通运输、公安部门配合)
  (七)严格驾驶人培训机构监管
  加强驾驶人培训市场调控,提高驾驶人培训机构准入门槛,按照培训能力核定其招生数量,严格教练员资格管理。加强驾驶人培训质量监督,严格应用计算机计时培训管理系统,督促落实培训教学大纲和学时。定期向社会公开驾驶人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考试合格率以及毕业学员的交通违法率和肇事率等,并作为其资质审核的重要参考。(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公安部门配合)
  (八)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
  严把客货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准入关,加强从业条件审核与培训考试。(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负责)
  建立客货运驾驶人从业信息、交通违法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的共享机制,设立驾驶人“黑名单”信息库。加强对长期在本地经营的异地客货运车辆和驾驶人安全管理。监督运输企业加强客运驾驶人聘用管理,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违法记满12分的,以及有酒后驾驶、超员20%以上、超速50%(高速公路超速20%)以上,或者12个月内有3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客运驾驶人,不得聘用。(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公安部门分工负责)
  四、加强车辆安全监管
  (九)提高机动车安全性能
  督促机动车生产企业改进车辆安全技术,增设客运车辆限速和货运车辆限载等安全装置。按照国家标准,进一步提高大中型客车和公共汽车的车身结构强度、座椅安装强度、内部装饰材料阻燃性能等,增强车辆行驶稳定性和抗侧倾能力。要加快推动运输企业客运车辆座椅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带。未按规定安装的,公安部门不予办理注册登记,不予核发检验合格标志,交通运输部门不予核发营运证。(各级经信部门牵头,公安、质监、交通运输部门配合)
  整顿挂车生产市场秩序,依法查处违规车辆,严禁在我市销售不合格产品。(各级工商、质监部门牵头,经信、交通运输、公安部门配合)
  督促生产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半挂货车列车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确保符合标准要求。(各级经信、质监部门分工负责)
  (十)加强机动车安全管理
  积极推动机动车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机动车产品准入、生产一致性监管,对不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或者与公告产品不一致的车辆,不予办理注册登记。生产企业要依法依规履行更换、退货义务。(各级经信、公安、质监部门分工负责)
  从严打击违法生产、组装汽车、挂车及套用机动车出厂合格证等违法违规行为。严禁无资质企业生产、销售电动汽车。(各级经信、工商、质监部门负责)
  落实和健全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加大对大中型货运汽车缺陷产品召回力度。(各级质监部门负责)
  强化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行业管理,加强对《报废汽车回收证明》的管理。(各级商务部门负责)
  严把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市场准入关,会同有关单位严厉打击非法机动车生产、地下黑窝点及制造和销售拼装车行为。(各级工商部门负责)
  对不按规定报废拆解机动车的所有人限制办理相关业务。(各级公安部门负责)
  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实行资格管理和计量认证管理,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设备进行检定,对执行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在审批新的安检机构时,要征求公安部门意见。(各级质监部门负责)
  督促运输企业加强营运车辆的维护和综合性能检测。(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负责)
  严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准入和检验关,强化农机车辆安全管理。(各级农机部门负责)
  对道路交通事故中涉及车辆非法生产、改装、拼装以及机动车产品严重质量安全问题的,严查责任,依法从重处理。(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牵头,公安、交通运输、工商、经信、质监部门配合)
  (十一)强化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
  严格电动自行车生产的行业管理。(各级经信部门负责)
  做好电动自行车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加强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监督。(各级质监部门负责)
  依法加强电动自行车销售企业的日常监管,会同有关单位对违规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企业进行查处。(各级工商部门负责)
  加快落实电动自行车登记制度,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 严格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各级公安部门负责)
  建立完善电动自行车强制保险制度和带牌销售制度,加强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各级保险协会、公安、住建部门分工负责)
  五、提高道路安全保障水平
  (十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和制度
  在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按标准建设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防撞护栏及其他交通安全设施。(各级交通运输、公安、住建部门分工负责)
  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工程在竣(交)工验收时要吸收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人员参加,严格安全评价,交通安全设施验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车运行。(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会同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公安部门配合)
  对因交通安全设施缺失导致重大事故的,要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到位前暂停该区域新建道路项目的审批。(各级安全监管、发改部门牵头,交通运输、公安部门配合)
  (十三)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科学制订道路安全设施建设规划,分步骤地逐年增加和改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在保证国省干线公路网等项目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加大对公路安保工程的投入力度,组织开展“公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全覆盖工程”,进一步加强国省干线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特别是临水临崖、连续下坡、急弯陡坡等事故易发路段要严格按标准安装隔离栅、防护栏、防撞墙等安全设施,设置标志标线。(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牵头,财政部门配合)
  积极推进国省干线公路网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提高对暴雨、浓雾、团雾、冰雪等恶劣天气的防范应对能力。(各级公安、交通运输、气象部门分工负责)
  加强公路、河道、码头相接交叉路段、涵洞、隧道、立交桥、桥梁的安全保护。督促收费公路经营单位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对安全设施缺失、损毁的,要及时予以完善和修复,确保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负责)
  (十四)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建立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制度,落实治理措施和治理资金,根据道路安全隐患严重程度,排查确定事故多发点段和存在安全隐患路段,实施市、县人民政府挂牌督办整改。对事故多发点段和隐患路段,要明确监管单位、治理责任单位和时限,并对治理情况实行全程监督。对隐患整改不落实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
  切实加强公路两侧农作物秸秆禁烧监管,严防焚烧烟雾影响交通安全。(各级环保部门会同农机等部门负责)
  六、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度
  (十五)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
  深入开展“平安畅通县市”和“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各级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小组各有关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完善安全防护设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安全畅通能力。(县级人民政府负责)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要制订规划,制定农村公路安全设施标准,并同步落实。已建成的农村公路要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逐步完善安全设施。(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发改、财政部门配合)
  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以城市公交同等优惠条件扶持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拓展延伸农村客运的覆盖率,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安全出行问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标准规定,严格跨出城市道路公交客运线路的审批和投入运营车辆管理,严格按照机动车行驶证核定的载客人数载客,选用适合车型,控制行驶速度,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已经投入运营的城乡公交、城际公交线路要进行安全评估,存在安全隐患的,要限期整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
  (十六)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落实乡(镇)政府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调整优化交警警力布局,加强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
  发挥乡(镇)派出所、农机监理站以及驾驶人协会、村委会的作用,建立专(兼)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队伍,扩大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覆盖面。(各级公安、农机部门分工负责)
  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对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支持保障,提高装备建设能力,配置配齐各级农机监理机构的专用执法及检测装备,积极推广应用农机安全新技术,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各级农机部门牵头,财政部门配合)
  七、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执法
  (十七)严厉整治重点车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严格执行我省关于营运客车和载货汽车限时、限速规定,严格处罚,完善标志标线。(各级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分工负责)
  加强公路巡逻管控,加大客运、旅游包车、校车、危险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和整治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吸毒后驾驶、货车违法占道行驶、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严禁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各级公安部门牵头,交通运输、农机部门配合)
  依法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乘坐校车学生安全。(各级教育、公安部门牵头,交通运输、经信、质监、安全监管部门配合)
  (十八)切实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效能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道路电子监控系统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强化科技装备和信息化技术在道路交通执法中的应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控能力。(各级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分工负责,科技、财政、发改部门配合)
  及时收集掌握道路交通气象等信息,整合道路交通管理力量和资源,建立部门、区域联勤联动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各级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分工负责,气象部门配合)
  科学统筹规划,在全市建立违法危化品运输车辆保管、存放场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单位负责)
  (十九)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机制
  按照“职责明确、救援迅速、行为规范、收费透明”的原则,加强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救援专业队伍,配齐救援设备,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明确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服务收费标准。交通事故伤员定点救治医院要建立“绿色通道”,配备专业医疗人员和设备,并定期培训。(各级公安部门牵头,发改、财政、保险协会、交通运输、卫生、安全监管部门配合)
  八、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二十)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每年制定并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加大宣传投入,督促各单位积极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传的责任和义务,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实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制度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
  落实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免费刊播机制,加大公益宣传力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在重要版面、时段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公益广告等方式开展交通安全公益宣传。对市、县级媒体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刊播情况进行检查。(各级宣传部门牵头,广电、公安、工商部门配合)
  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交通守法意识、安全意识和公德意识。(各级公安部门牵头,宣传、司法、教育、经信部门配合)
  (二十一)全面实施文明交通素质教育工程
  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推行实时、动态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在线服务。建立交通安全警示提示信息发布平台,加强事故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开展交通安全文明驾驶人评选活动。(各级宣传、公安、教育、司法、交通运输、农机、安全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坚持交通安全教育从儿童抓起,督促指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切实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各级教育部门牵头,公安部门配合)
  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列入普法规划,不断提高全民文明交通意识。(各级司法部门牵头,宣传部门配合)
  (二十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
  积极拓展交通安全宣传渠道,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创新宣传教育方法,以学校、驾驶人培训机构、运输企业为重点,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交通运输企业应履行对驾驶人安全教育职责,不履行的,由有关单位责令整改。(各级公安部门牵头,交通运输、教育部门配合)
  九、严格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追究
  (二十三)严格落实部门管理和监督职责
  各有关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履行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建立有效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各级安监、公安交通运输、住建、公路等单位分工负责)
  要严格责任考核,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领导干部实绩考评的重要内容,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各级组织部门牵头、安全监管、监察部门配合)
  (二十四)加强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联合督办和责任追究力度
  严格执行重大事故挂牌督办制度,健全完善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联合督导、统筹协调调查、挂牌通报警示、重点约谈检查、跟踪整改落实”的联合督办工作机制,形成各有关单位齐抓共管的监管合力。对存在监管不力等失职失察行为,一年内发生一起死亡5人以上或两起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县(市、区)、开发区,实行行政问责,同时向市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牵头,公安、交通运输、经信、质监、财政部门配合)
  尽快制定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处置规范,完善跨区域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健全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信息公开制度。对发生重大及以上或者6个月内发生两起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道路运输企业,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停业整顿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准予恢复运营,但客运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客运班线,旅游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旅游车辆;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取消相应许可或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责令其办理变更、注销登记直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发生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要依法依纪追究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的责任。(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牵头,交通运输、公安、监察、旅游部门配合)
  十、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保障
  (二十五)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建立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考核奖惩制度,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并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每年1月5日前将本县(市、区)、开发区上一年度道路交通安全情况逐级作出专题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
  (二十六)完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道路交通安全长效投入机制,不断拓展道路交通安全资金保障来源,推动完善相关财政、税收、信贷、保险支持政策,积极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强化政府投资对道路交通安全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将交警、运政、路政、农机监理各项经费按规定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各级财政部门牵头,发改、公安、交通运输、农机、国税、地税、人行、保险协会部门配合)
  根据道路通车里程、机动车及驾驶人增长等情况,相应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建设,完善道路交通警务保障机制。(各级公安部门牵头,编制、人社、财政部门配合)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