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按主题分类>市场监管、安全生产
索 引  号 :012870556/2017-00111 发文机构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体裁分类 :其他 发文字号 :
主题分类 :其他 主 题  词 :其他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2017年09月19日
标       题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运城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运城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运城市人民政府 发表时间:2017-09-19

 

 

运政发〔2017〕2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运城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运城市人民政府

2017年9月8日


 

运城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发〔2017〕3号)精神,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建立完善我市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骆惠宁书记在运城视察调研重要讲话和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继续贯彻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以“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为总要求,按照褒扬诚信、惩戒失信,部门联动、社会协同,依法依规,保护权益,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着力推进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和共享,着力构建激励诚信、惩戒失信和奖惩协同三大机制,着力加强法规规章建设和诚信文化建设,着力推动实现政府、社会共同实施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促进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营造诚信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到2017年底,力争实现信用信息归集标准化,部门信息共享全覆盖,基本建成政府部门联合奖惩机制。到2020年,全面建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联合奖惩机制,形成政府部门协同联动、行业组织自律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共同治理格局。

健全褒扬和激励诚信行为机制

(三)多渠道选树诚信典型。

1.将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实施信用分类监管确定的信用状况良好的行政相对人、诚信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行业协会商会推荐的诚信会员,新闻媒体挖掘的诚信主体等树立为诚信典型。(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网信办、市民政局、市文化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等)

2.鼓励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在监管和服务中建立各类主体信用记录,向社会推介无不良信用记录者和有关诚信典型,联合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实施守信激励。(责任单位:各级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市经济信息中心)

3.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完善会员企业信用评价机制。(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工商联)

4.引导企业主动发布综合信用承诺或产品服务质量等专项承诺,开展产品服务标准等自我声明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形成企业争做诚信模范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四)探索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

5.在办理行政许可过程中,对诚信典型和连续3年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措施。对符合条件的行政相对人,除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材料外,部分申报材料不齐备的,如其书面承诺在规定期限内提供,应先行受理,加快办理进度。(责任单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各级有关部门)

(五)优先提供公共服务便利。

6.在实施财政性资金项目安排、招商引资配套优惠政策等各类政府优惠政策中,优先考虑诚信市场主体,加大扶持力度。(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等)

7.在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对诚信单位、诚信个人给予优先便利和重点支持。(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

8.在有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鼓励依法依约对诚信市场主体采取信用加分等措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经信委等涉及公共资源行政许可的部门)

(六)优化诚信企业行政监管安排。

9.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根据监管对象的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分类,注重运用大数据手段,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化服务。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诚信企业,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中优化检查频次。(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安监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

(七)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10.积极探索、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应用,加快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用信息的有效融合。拓展银税合作新方式,为纳税级别高的纳税人提供便利的多样性金融服务。(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商务局、人行运城市中心支行、运城银监分局)

(八)大力推介诚信市场主体。

11.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部门应将诚信市场主体优良信用信息及时在本级政府网站和“信用运城”、“信用山西”网站进行公示。在会展、银企对接等活动中重点推介诚信企业,让信用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考量因素。(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及其有关部门)

12.引导征信机构加强对市场主体正面信息的采集,在诚信问题反映较为集中的行业领域,对守信者加大激励性评分比重。鼓励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成员单位将其管辖领域重大失信问题报送至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大力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市、区)评选活动,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做到扶贫先扶诚信,诚信助推脱贫。(责任单位:人行运城市中心支行)

13.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表彰诚信会员,讲好行业“诚信故事”。(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工商联)

三、健全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机制

(九)对重点领域和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

在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对本领域失信行为作出处理和评价基础上,通过信息共享,推动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对严重失信行为采取联合惩戒措施。

14.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为,包括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强制性产品认证等领域的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责任单位:市食药监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质监局、市卫计委、市商务局)

15.对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行为,包括贿赂、逃税骗税、恶意逃废债务、恶意拖欠货款或服务费、重大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非法集资、合同欺诈、传销、无证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故意侵犯知识产权、出借和借用资质投标、围标串标、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或证券期货投资者合法权益、严重破坏网络空间传播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责任单位:市检察院、市法院、市网信办、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金融办、市工商局、人行运城市中心支行、市质监局、市科技局、运城银监分局、运城保监分局)

16.对拒不履行法定义务,严重影响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公信力的行为,包括当事人在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作出判决或决定后,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逃避执行等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责任单位:市法院、市检察院等)

17.对拒不履行国防义务,拒绝、逃避兵役,拒绝、拖延民用资源征用或者阻碍对被征用的民用资源进行改造,危害国防利益,破坏国防设施等行为实施联合惩戒。(责任单位: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办公室)

(十)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行政性约束和惩戒。

对严重失信主体,各有关部门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

18.对严重失信主体,从严审核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限制新增项目审批、核准,限制股票发行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限制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限制发起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公司、互联网融资平台等机构,限制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等。(责任单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市直有关部门,市工商局、市金融办、人行运城市中心支行、运城银监分局、市网信办)

19.对严重失信主体,严格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参与有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限制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经信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局等涉及公共资源行政许可的部门)

20.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等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及时撤销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股东等人员的荣誉称号,取消参加评先评优资格。(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经信委、市文明办、市总工会等)

(十一)加强对失信行为的市场性约束和惩戒。

21.对严重失信主体,有关部门和机构应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及时在部门网站、“信用运城”、“信用山西”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西)等各级信用网站公开披露相关信息,便于市场识别失信行为,防范信用风险。(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部门、市发改委、市工商局)

22.督促有关企业和个人履行法定义务,对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严重失信主体实施限制出境,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乘坐飞机、旅客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限制旅游度假、入住星级以上宾馆及其他高消费行为等措施。(责任单位:市法院、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旅发委、市经信委、市民航局)

23.支持征信机构采集严重失信行为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引导商业银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定价原则,对严重失信主体提高贷款利率和财产保险费率,或者限制向其提供贷款、保荐、承销、保险等服务。(责任单位:市金融办、人行运城市中心支行、运城银监分局、运城保监分局)

(十二)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行业性约束和惩戒。

24.行业协会商会要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推动行业信用建设,加强行业内部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将严重失信行为记入会员信用档案。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协会商会与有资质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合作,开展会员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公开评价结果。支持行业协会商会按照行业标准、行规、行约等,视情节轻重对失信会员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不予接纳、劝退等惩戒措施。(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工商联、人行运城市中心支行)

(十三)加强对失信行为的社会性约束和惩戒。

25.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失信联合惩戒。建立完善失信举报制度,鼓励公众举报企业严重失信行为,对举报人信息严格保密。依法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侵权行为提起公益诉讼。鼓励公正、独立、有条件的社会机构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完善的指标体系,开展失信行为大数据舆情监测,编制发布本地区、行业信用分析报告,并对报告真实性负责。(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发改委、人行运城市中心支行)

(十四)完善个人信用记录,推动联合惩戒措施落实到人。

26.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严重失信行为的监管,并将相关信息同步记入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负有直接责任人员的个人信用记录中,形成重点人群全覆盖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在对失信企事业单位进行联合惩戒的同时,依照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采取相应的联合惩戒措施,使失信惩戒措施落实到人。(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市编办、市公安局、市发改委)

四、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协同机制

(十五)建立触发反馈机制。

27.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下,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发起与响应机制。根据各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由发起部门负责确定激励和惩戒对象,实施部门负责对有关主体采取相应的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措施。(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成员单位)

(十六)实施跨区域协同联动。

28.鼓励对全市范围内确定的诚信典型和严重失信主体,发起跨区域协同联合激励与惩戒。充分发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组织领导作用,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信用建设合作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评价结果互认。(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

(十七)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公示机制。

29.推动政务信用信息公开,全面落实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上网公开制度。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将各类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在7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网站公开,并及时归集至“信用运城”网站。通过“信用运城”网站再归集到“信用山西”网站,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

30.涉及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信息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西)公示。(责任单位:市工商局)

31.司法机关的司法判决、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信用信息在“信用运城”和“信用山西”网站公示。(责任单位:市法院)

(十八)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

32.依托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加快建设运城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发挥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枢纽作用。加快建立健全各县(市、区)、运城开发区信用信息征集工作机制和各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归集整合全市、各行业信用信息,与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人行运城市中心支行、市经济信息中心)

33.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发起响应、信息推送、执行反馈、信用修复、异议处理等动态协同功能,实现联合实施部门间的协同推进达到预期效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人行运城市中心支行、市经济信息中心等部门)

34.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互动融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信用监测预警,最大限度发挥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作用。(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人行运城市中心支行、市经济信息中心等部门)

(十九)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查询使用机制。

35.加快推进我市在全市行政管理事项中查询和使用信用记录工作。各有关部门应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信息查询使用嵌入审批、监管等各项行政管理事项工作流程中,确保“应查必查”“奖惩到位”。(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人行运城市中心支行、市经济信息中心等部门)

(二十)建立完善信用红黑名单制度。

36.有关部门在履行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责过程中,应当推行诚信典型“红名单”制度和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规范红黑名单产生和发布行为,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对守信实施激励,对失信实施重点监管并依法公开曝光。(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

37.在保证独立、公正、客观的前提下,鼓励有关群众团体、金融机构、征信机构、评级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根据行业管理需要,依法依规建立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政府有关部门参考使用,对纳入“黑名单”的失信主体实施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金融办、市工商联、人行运城市中心支行等部门)

(二十一)建立激励和惩戒措施清单制度。

38.各有关部门在有关领域合作备忘录基础上,梳理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明确的联合激励和惩戒事项,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强制性措施清单和推荐性措施清单,报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不断完善两类措施清单,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成员单位)

(二十二)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

39.联合惩戒措施的发起部门和实施部门应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出台相关工作规程,明确各类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期限。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不再作为联合惩戒对象。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社会鼓励与关爱机制,支持有失信行为的个人通过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个人信用。(责任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二十三)建立健全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机制。

40.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异议、投诉制度。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执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时主动发现、经市场主体提出异议申请或投诉发现信息不实的,应及时告知信息提供单位核实,信息提供单位应尽快核实并反馈。联合惩戒措施在信息核实期间暂不执行。经核实有误的信息应及时更正或撤销。因错误采取联合惩戒措施损害有关主体合法权益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恢复其信誉、消除不良影响。支持有关主体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部门)

(二十四)建立跟踪问效机制。

41.各县(市、区)、运城开发区、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信用联合激励惩戒工作的各项制度,充分利用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相关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信用联合激励惩戒的跟踪、监测、统计、评估机制并建立相应的督查、考核制度。(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部门,市直各有关部门)

42.对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激励惩戒措施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单位,市人民政府将进行通报并督促整改,切实把各项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措施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

五、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和诚信文化建设

(二十五)完善信用相关法规、规章。

43.按照强化信用约束和协同监管要求,及时对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关规定提出修订建议或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贯彻落实《山西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系统规范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共享、公开和使用等相关法规、规章。(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部门)

(二十六)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标准规范。

44.制定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存储、共享、公开、使用和信用评价、信用分类管理等标准。研究确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规范、统一数据格式、数据接口等技术标准。制定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部门)

(二十七)加强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

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引导广大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树立“诚信兴商”理念,组织新闻媒体多渠道宣传诚信企业及个人,营造浓厚社会氛围。组织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成员单位,以每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和“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为契机,开展诚信宣传。加强对失信行为的道德约束,完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对失信主体的监督力度,依法曝光社会影响恶劣、情节严重的失信案件,开展群众评议、讨论、批评等活动,形成对严重失信行为的舆论压力和道德约束。(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网信办、市发改委、市文化局、人行运城市中心支行)

46.通过学校、单位、社区、家庭等,加强对失信个人的教育和帮助,引导其及时纠正失信行为。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学生和青年群体的诚信宣传教育,加强会计审计人员、导游、保险经纪人、公职人员等重点人群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大对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宣传报道和案例剖析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

(二十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47.各县(市、区)、运城开发区、市直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作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认真贯彻落实本实施方案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机构、人员编制、项目经费等必要保障,确保各项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部门)

(二十九)鼓励先行先试。

48.鼓励有关县(市、区)、运城开发区、市直各有关部门先行先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合作备忘录和规范性文件精神,出台我市相关规范性文件,建立重点领域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长效机制,不断丰富信用激励内容,强化信用约束措施。(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部门)

(三十)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

49.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合作,协同推进,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反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部门)

(三十一)加强督促检查。

50.要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信用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的跟踪、监测、统计、评估机制,协调推进全市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及时跟踪掌握工作进展,适时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并将督促检查任务落实情况报告市政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人行运城市中心支行)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