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统计数据>统计分析
一季度运城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实现“开门红”
发表时间:2019-05-08 10:00

近年来,运城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举措落地生根,使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一、农村居民收入基本情况

(一)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增速与全省持平 

2019年一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01元,比上年增加262元,增长9.2%,收入总量在全省排第七,增速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在全省排列第六。

(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2019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出城镇增幅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以农村为1的城乡收入比)为2.47,比去年同期的2.52缩小0.0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四项收入均实现稳步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

1.jpg

一是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2019年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423元,同比增加114元,增长8.7%,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3.5%,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4.0个百分点。

二是经营净收入平稳增长。2019年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967元,同比增加50元,增长5.5%,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9.1%,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8个百分点。

三是财产净收入略有增长。2019年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103元,同比增加4元,增长4.0%,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5%,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1个百分点。

四是转移净收入快速增长。2019年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608元,同比增加94元,增长18.3%,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5.9%,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3.3个百分点。

从分项收入占比情况来看,一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5.9%、31.2%、3.3%、19.6%,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所占比重相比去年均有所下降,分别下降0.2、1.1、0.2个百分点,转移净收入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我市贯彻落实改善民生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扶贫力度空前加大,低保、医疗标准陆续提高,惠农补贴陆续发放到位。

从分项收入增速情况来看,转移净收入无论是从增速上,还是从占比上,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表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方式有所改变,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过度依赖于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有所缓解,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的三大主要成因

(一)农业结构调优和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扬,使农户经营净收入稳步增长。

近年来全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尤其是优化种植业结构,农作物种类全面开花,蔬菜、药材、薯类等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农产品价格持续攀升,一季度西红柿均价为5.0元/公斤,增长36.0%;黄瓜均价为4.6元/公斤,增长17.9%;辣椒均价为8.0元/公斤,增长21.3%;茄子均价为6.0元/公斤,增长20.0%;膜袋富士苹果75#以上批发均价3.66元/公斤,同比上涨161.4%;纸加膜袋富士苹果75#以上批发均价5.13元/公斤,同比上涨87.2%。

(二)以务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大幅度增长,成为拉动农民收入的主要动力。

随着“凤还巢”计划等一批配套政策的出台,加之政府通过引导、培训等措施,不断改善农民务工环境,积极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有效促进了农民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加,加之用工成本提升,工价上涨,促使工资性收入增长。 

(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全面贯彻落实,促进转移净收入增加。

一是脱贫攻坚力度持续加大。一季度我市继续深化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各项扶贫政策精准落地见效,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二是上年政策翘尾对增加农民收入有较好的拉动作用。如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施农村“煤改电”、“煤改气”工作,对清洁供暖改造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积极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等。

三、制约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一)居民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较大,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运城经济仍然以传统行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受供给侧改革和环保政策等的影响,许多工厂停产整顿,致使大量农民工面临暂时的“失业”,影响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二)农村劳动力高龄化制约农业发展,影响到经营净收入增长。农村经营净收入主要以第一产业经营净收入为主,近年随着城镇化推进,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越来越多,部分家庭从业人员以老人和妇女为主,农业发展面临青黄不接,对农技推广和应用了解掌握不够,很难达到种植业、农产品增产提效。  

(三)就业质量不高,整体收入水平较低。虽然我市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长,但仍有一部分农民工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又不愿意接受培训,致使综合素质偏低,技能欠缺,仍以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工资增长受到一定限制。

四、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建议

(一)努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一是大力发展会展经济。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贸易洽谈等活动。二是全力开拓大采购商。继续积极与高校、大型超市、批发市场进行对接,建立直接供货合作关系,加快运城农产品“走出去”步伐。三是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采取“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信息”、“互联网+销售”等模式。

(二)优化农村劳动力的创业就业环境。一是大力扶持农村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优化创业环境,鼓励返乡创业。二是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家庭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培训实效,培养一大批新兴职业农民,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三是保障农民工权益,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三)积极落实国家、省、市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金待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合理增长机制。鼓励农民创业和就业,解决贫困家庭的就业问题,拉动工资性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