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运城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推动我市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升
2018年,运城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27.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1.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5%,比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各1.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5%,比第二产业贡献率高20.4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0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1.4个百分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稳定器”作用。
二、服务业消费较快增长,与商品消费紧密互动
在收入较快增长的支撑下,居民对各类服务的消费增幅明显。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比上年增长18.2%,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比上年增长18%,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比上年增长10.7%,人均居住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各增长10%,人均交通通信消费增长6.4%。
三、新兴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
2018年,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代表的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2.4%,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3.9个百分点,拉动第三产业增长3.6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
房地产业去库存效果明显,2018年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28.6%,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12.1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降成本初显成效,2018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成本同比下降2.3%。
五、“幸福产业”蓬勃发展
伴随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日益提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全市累计共接待游客8359.1万人次,同比增长24.6%,实现旅游收入705.9亿元,增长26.9%;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39.0%。规模以上卫生和社会工作营业收入较快增长,同比增长29.4%。“互联网+医疗健康”加速落地,百姓看病就医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公立医院网络支付业务的推进使缴费更加便捷;人工智能技术使养老更加智能化,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让老年人在手机上、在家里就能办理社保业务。